这个社会不缺乏建筑物,缺乏的是可以愉快生活的家园。
这个社会不缺乏设计师,缺乏的是深厚的设计感情和对生活本质的认真探寻。
社会经济的发展日进千里,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可现在的居住模式却让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进小区有制服整齐的保安以及冷冰冰的大门,进单元又有所谓先进的保安电子门,进家还有厚重的防盗门;邻里之间缺乏交流,人际关系冷漠,"老死不相往来"似乎正成为现代生活的真实写照。我们的小区越建越漂亮,越来越奢华,可无法回避的现实是和我们的城市一样,作为家的小区正走向千篇一律--华而不实的会馆,大面积的集中绿地,雷同的小区道路……
在我心头,"家门前那条悠长的街"一直是萦绕不去的情景,记忆里街坊式传统居住模式令人回味,欧洲"邻里单元"式的社区布局同样令我着迷。
作为建筑师,作为生活的个体,我一直在追问:住宅的真正精神是什么?在**家园我作出了这样的回答:那就是创造和谐的居住方式。
我以一种几近童心的执着和纯粹创作“**家园”,重新定义“街坊”,运用"住宅--院落--街道--街坊"的居住模式,重建邻里关系--因此,与其说**家园是我的一个作品,不如说她是我圆梦的一个承载物。
街坊式的居住模式不是中国的专利,在世界各地,伴随着人类早期城市的出现,各种街坊式的居住类型应运而生。它们,是设计师创作的源泉:
隋唐长安城:
采用坊里制,共108个坊,坊的南北长500~800m,东西宽550~1000m,周设坊墙,四面各开一门,日出开门,日落闭门,坊内有府邸、庙宇等。
北非Timgad城:
为古罗马军事城寨,建于公元100年,街道为横平竖直,划分为街坊(Insula),每个街坊25*25m,东西12排,南北11排。城市中心设广场(Forum),60*100m,附近为露天剧场、浴场、巴西利卡等。
明清北京城:
采用街坊制,共37个坊,坊的南北长约200m,东西宽约70m,以胡同划分。中间为三进的四合院,多为南进门。庭院内种植树木,取消了坊里制的防御作用,减少了围合的尺度。
以北京四合院为代表的中国民居:
中国民居经多年发展,到清代形成建筑围合成院落的居住模式,在北方为四合院,在南方为三合院,这种院落式格局可自由拼接向四面发展,院落的大小可变化,动静分区明确,节约用地,造价经济,更兼有防御性能。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442914233716103.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442914233716103.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4-29 14:25:30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