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门马5

(完结)后来者的道路————写在房地产黄金十年谢幕之际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emo_9C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谈了很多认知的问题,要与时俱进提高认知确实重要,不然就会被淘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余音绕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出本书了,应该是比市面上一些白痴经济学家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9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zzhzlan 发表于 2013-4-9 17:06
这个可以出本书了,应该是比市面上一些白痴经济学家更好

真不白痴,但利益在前,当宠物学者更有甜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发一下本章的内容。脑子已经浆糊了。边写边改吧。

第五章        只有第三条道路
第一节        经济本人
第二节        人本经济
第三节        殊途同归
第四节        后来者的道路
第五节        如果能再来点创新……

经济原理总结:人本经济观
一、人本经济的观察角度
二、中庸人假设
三、不确定性有害原则
四、经济人阶梯
五、经济人阶梯运用——小农经济/单一经济分析
六、经济人阶梯运用——现代经济/复合经济
七、经济人阶梯运用——“中华民族复兴”和“改革是最大的红利”
八、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阶梯(上)——公司与市场的边界
九、公司治理和管理者阶梯(下)——管理者阶梯
十、后发经济体为什么总选择从“社会”主义出发
十一、创新


后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只有第三条道路

第一节        经济本人

有一位朋友和我讲:“这个国家总需要一些理想主义者。虽然我们可能免不了要被现实击败,但我希望我们是最后一批倒下的。”好吧,我被打动了。很久没有人和我讲“理想”了。理想主义的目标加上现实主义的执行力,或许可以做出点自己的贡献。这些不妨碍我站起来向客户敬酒,一边盘算着怎样不露声色地拍一下马屁。

前面的文字,调笑了读书人一番。其实笑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希望能够多谈点实际案例,不到万不得已不扯理论。剩女现象、草原的变化、英国人的“中庸”、销售的进化,都可以帮我们理解出路在哪里。但为了把事情的本源搞清楚,也会有些理论。毕竟大变革年代里的困惑太多了,不系统性地梳理还真不行。

市场经济以效率为导向,以金钱做衡量,以人欲为动力,已经在彻底改变着这个古老而年轻的国家。有些不该市场法则发挥作用的领域,因为滥用市场法则已经在发生着悲剧。有些市场法则应该发挥作用的领域,却偏偏树着铜墙铁壁。新的共识还没有达成,新的平衡还没有建立。当下的现状,称之为“指鹿为马”、“物欲横流”、“礼崩乐坏”都毫不为过。现实社会里人性的种种,让人哭让人笑,让人喜让人恨。读书人除了跳进江湖一场醉之外,还可以去做点什么呢?

偶尔做些读书人做的事情,坐而论道,也算尽点责任。在讨论问题的时候,我们尽量客观的描述事实,我们尽量去尊重现状。但是,我们的客观和宽容,是为了解决问题推动进步,而不是为了维持现状。而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更广大的人们理解经济的真相。

下面是对一系列经济问题的概况阐述,为进一步寻找“共识”抛砖引玉。有些论据在之前的章节都讲过了,此处只讲理论体系。如果枯燥,那是本分,读书本来就是苦事,写书的还更苦呢!如果难懂,那是缘分,既然看官们已经仔细读到个章节了,有机会我们切磋交流。其实,经济没那么复杂的,有基本的常识就能避免掉进很多陷阱里,少亏钱多赚金。内心也可以保持宁静,这样更容易走远。

无论你是先入江湖还是先入书斋,都不要小看了另一边。与其让屁股决定脑袋,还不如用脑袋寻找未来。读点枯燥的文字也有好处,治失眠很管用!

闲言小述之后,咱们言归正传。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科,现实中与政治有密切的联系。除了书生你真不需要在乎经济学究竟是什么,有正常人对经济的那点常识就行了。

人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经济构架和模式是由各种人来组成的。即使看起来不该有人味的“资本”,核心还是资本背后的人。不研究人性的经济学,都是耍流氓。

人性有两个基本面。一是自我性,一是社会性。自我性,就是人的私心私欲。“吃喝拉撒睡,美女帅哥陪”,人总是想要更多的好东西。这毫无疑问是人的天性。社会性,就是人对社会其他成员的需要和因此担负起的对他人的责任。人是社会动物,相互扶助才能生存。打小起受人恩惠才能活下来,以后要还的。你吃一口奶,你就欠你妈一份情。你要是长大了只赚钱不养妈,就会有很多人戳你的脊梁骨。

人的自我性和社会性,是经济学研究不能绕开的。如何看待人性中的这两个面,是文明间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西方经济学是研究纯粹市场经济的,其存在的前提“理性人假设”,只考虑了人的自我性,而简化了人的社会性。因此,在某些情况下能带来很高的资源配置效率,在某些情况下带来巨大的灾难。一般说来,纯粹市场经济学在研究单个市场(微观)时可以产生高效率,在研究经济整体(宏观)时基本就是事后诸葛亮,瞎指挥、拼人品。

微观经济学,是在单个市场寻找最高效率资源配置方式的学问。微观经济学不考虑人的社会性,只考虑人的自我性。因此,人被抽象为只看眼前利益的“理性人”,社会关系简化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金钱是衡量效率的唯一标准。于是,微观经济问题可以用数字和逻辑来进行描述和研究,来寻找均衡点或者极值。微观经济学的核心是“均衡”,是一门科学。在单个市场上,“理性人”假设是可以成立的,所以微观经济学有较好的适用性。

西方经济学能够带来迄今为止人类最高的资源配置效率,是因为有一整套的文化、制度做支撑,在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上均产生了相适应的安排。

西方文明侧重于以人的自我性作为观察世界的出发点。人的私心私欲是对外部的索取,所以人的本性是恶的。看待客观事物,用数字和逻辑的方式来精确描述。看待人类社会,认为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要防止他人的私心私欲侵害自己的利益,也就是“防止他人之恶”。形成宗教时,笃信人生而有“原罪”,要为社会做好事来赎自己的罪。

在个人层面上,强调自我性(个人主义),尊重个人差异,由此诞生了科学精神和契约精神。科学使得个人生产力的质量(效率)有了突破。契约使得人与人能够纯粹按照经济效率组织起来。

在组织层面上,公司的诞生使得劳动力(人)、资本(钱)、原材料(物)按照追求最大效率的原则被组织起来,同时又控制了风险。这是一个伟大的创造,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效率的基层经济组织模式。资本——本质是拥有资本的人(老板)——起到了组织核心的作用。

在社会层面上,市场经济理论描绘出了一个“人人为自己,又能带来社会最好结果”的模式。既能够将个人、公司与整个经济的利益协调一致起来,又可以使强者获得足够的回报(这一点在实际中非常关键),最终使得以质量(效率)为导向的共识在社会得以确立。

于是,西方文明带领人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遥遥领先于东方文明。东方文明除了一边虚心学习,一边默默承受落后带来的灾难和耻辱外,没有其他任何办法。

但是,西方经济学远不完美。在面对宏观经济问题时,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经济危机一再发生,经济学家们却很少能够准确预见,技术层面上存在严重缺陷。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往往被规则制定者们转嫁给了弱小经济体,也使得西方经济学的声誉大打折扣。

宏观经济学,是按照经济总体目标进行资源配置的学问。与微观经济完全不同,宏观经济不能只从人的自我性观察问题,不能用科学方法准确描述,常常有一个整体目标。宏观经济的核心是“平衡”,必须由管理者在不同指标中做出调整和取舍,和价值判断密切相关,是一门哲学。西方经济学的宏观部分,没有考虑人的社会性,又滥用了科学方法,因而在解决现实问题时,总是“事后诸葛亮”,在预测结果方面和赌博下注没有区别。东方智慧在解决宏观复杂问题上,更能够找到“平衡”。详细讨论请见第三章。

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应该由四个层级组成:个人、组织(法人)、单个市场、整体经济。整体经济不是单个市场的算术相加。

与西方文明相对,东方文明以人的社会性作为看待世界的出发点。人因为享受着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爱和恩惠而活下来,所以主张人的本性是善的。看待客观事物,用“道”或者“真理”等笼统抽象的概念。看待人类社会,主张“求同”,认为人是因为相互扶助而聚集到一起的,首先应当“弘扬共同之善”。形成宗教的时,崇尚相互的宽容和谅解。在个人经济效率无法拉开差距的年代里,东方文明能够凝聚更多数量的人群,获得了经济总量上的优势,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占据先进地位。

人是第一生产力。一个经济体是否成功,在于其能否发挥人的潜在生产力。没有人,就没有经济。没有对人性的准确把握,经济构架和模式不会被人们所接受,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不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经济改革不可能深入进行。对人性做片面简化的经济学,也注定是只在特定情况下有效的学说。所以说,“经济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人本经济

既然经济的根本是人,那么什么样的经济学可以更好的解释现实经济问题?特别是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问题,无论后发公司还是后发国家都必须重视。“经济本人”,那么从人的角度来解析经济,就该被称作“人本经济观”。

这个时候不得不来“得瑟”一下汉字的优势了,表达复杂信息还得数咱们的方块字,蕴含了深不可测的意境。唐代四言绝句,短短20个字就能为人打开一个世界。现代信息爆炸,谁能有时间一一吸收?就应该用最简洁的方式把事儿给说透了。老祖宗的某些智慧,甩下我们这帮后人几条街,不服不行啊。

从人的角度来探究经济。经济总量=质量*数量。这里的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公司法人。这里的“质量”,是指经济个体——自然人或法人——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数量”是指经济整体中经济个体的数目字。“*”代表了经济构架和模式,也就是“将经济个体组织成经济整体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文化共识”。

发挥人的自我性,可以获得更高的“质量”。把握人的社会性,可以获得更大的“数量”。一个可持续的经济体,需要一个适当的构架和模式——也就是“*”——来组织个体合作,防止整体失衡。

在人类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的时代,“质量”差异不大,“数量”对经济总量的影响更明显。那个时代最成功的“*”,就侧重于组织更多经济个体的数量。随着人类进步,经济个体的“质量”差异已经拉大到能左右经济总量的程度,取代“数量”成为了决定性因素。当今世界上成功的“*”,必须能够尊重人的自我性,激发出“质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量”已经失去了价值。学习和模仿可以削弱先进者的“质量”优势,占据“数量”优势的经济体完全可以通过快速学习,持续压倒对手。在第二章中已举了具体案例。

所以,改革的关键是改变“*”,而不是技术水平。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经济,只要“*”改革到位,中国人可以一次性都跨越掉。

市场经济理论的微观经济学部分,用科学方法描述了追求最高质量(效率)的经济构架和模式,从个人、组织、社会三个层面均建立了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和文化共识。这些是西方智慧的贡献,是东方必须学习的。尽可能用科学方法来描述,是一个有益的原则。

面对宏观经济问题,人的社会性不可忽略,甚至比自我性发挥更关键作用。至少在中国当下现实中,经常会“做人比做事更重要”。经济体量复杂到难以用数字描述,科学方法发挥的作用有限,需要另找方法给予研究,单个市场与整体经济应该区分研究。因此,完整的经济学体系应该由四个层级组成:个人、组织(法人)、单个市场、整体经济。

因为无法用科学方法去准确找到答案,所以只能先去做,一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因为需要平衡的方面太多,所以要保持不偏不倚的立场,使得左和右都不至于分裂出整体。因为情况太复杂无法都搞清楚,所以要坦承人的局限,对现状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就需要经验主义的方法和“中庸”的态度。何为经验主义?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就是“Just do it”。何为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平常,就是长久维持的现状。这些知识不能从书本上获得,只有到现实里去体会和学习。要不,怎么会“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怎么会“百无一用是书生”呢?请参看前几章的案例,结合自己的社会经历去理解。

接下来稍作总结,就可以暂时结束枯燥的“讲道理”,再次进入到欢乐的“讲故事”中去了。

“限制他人之恶”尊重了人的自我性,产生了最高的效率(质量)。“弘扬共同之善”把握了人的社会性,产生了最强的凝聚力(数量)。“中庸”的态度承认了人性中的这两大特点,当科学方法无法适用时,用经验主义的办法去寻找一个好的平衡。

“殊途同归!”那个保守主义的美国白人女国务卿在2010年访问中国时这么形容我们和他们的道路。最终人类不会走在左的或是右的道路上,只有第三条道路——中庸的道路。这个“中”,是人性的“中”,在自我性和社会性之间。这个“庸”,是平常,而且是人性中的“平常”,是人性本来的样子,是经历空间、时间依然能维持的那个样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口水记不住我 发表于 2013-4-9 10:49
中华文明之所以长期领先,是因为强调人的“社会性”压抑“自我性”,善于求同,能够组织更多的个体取得数量 ...

经历了,才会有思考。为了更好的活着。物质上,精神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zzhzlan 发表于 2013-4-9 17:06
这个可以出本书了,应该是比市面上一些白痴经济学家更好


会卖得动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0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yjespace 发表于 2013-4-9 17:02
余音绕梁。


还有最后一部分内容。脑子要爆炸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1 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hehe,先顶再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殊途同归

看到“中庸”两个字的时候,失望吗?这两个字平淡得甚至有点猥琐。看了这么多文字,还有没睡着的么?讲几个故事犒劳一下各位吧,看看后来者和先来者为什么最终走到了同一条道路上,最平淡的“中庸”为什么是强大的和难以做到的。

先来讲讲“剩女”的故事。周围的同学、朋友、同事里很有一些“黄金剩女”,优秀和特别优秀的女孩子,往往剩下了。面对感情问题,这些女子们虽然总能很有风度的淡然调侃一下自己,但也不免偶尔让一丝忧伤漏出来,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声轻叹。男同胞们每想到这个问题,无不痛心疾首。如果搞个投票让大家选:更希望解答剩女问题还是更希望解答“李约瑟之谜”。我猜肯定是“剩女”。

优秀的女孩子愁嫁,不难理解。但当下这么多优秀的女孩子嫁不出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现象了,那肯定有这个时代的问题了——因为新“共识”和新“平衡”没有形成,她们没有方向,都掉到坑里去了呗。

优秀的女孩子,如果是独生子女,又接受了西方张扬个性的文化,那就特别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要自由,要独立,要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是人的自我性,越优秀的人越容易吃“自我性”这一套,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可是,她们还受了很多中国传统影响,老观念里喜欢的东西她们接受了,不喜欢的东西她们拒绝了。西方观念里喜欢的东西她们接受了,不喜欢的东西她们照样拒绝。没看到婚姻里的“社会性”,只凭着“自我性”做决定,一不小心把什么好处想占了,那么这碗水就端不平了,当然要出问题了。

结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要讲责任的。传统观念里,男方在结婚时要承担主要的经济责任,男孩子结婚男方整个家庭都要出钱出力的。作为回报,女孩子以后就是男方家庭成员,要相夫教子、孝敬公婆。这里面有一种平衡,大家都接受。

现在情况变了。这边厢,男孩子总还是要承担房子和车子的。这养房子车子有多贵咱们都知道,男孩子们这么年轻负担不起,一般只能“啃”一下爹妈了,有时没准还得“啃”点其他亲戚。那边厢,女儿们依然问男孩子要独立要自由。自己的事业是不肯放手的,家务事是不屑干的,男方家长最好是别出现的。男孩子么,一开始以为这就是爱情,爱情就是要付出的么。时间长了发现不对,内外压力一肩挑实在承受不住。难道传说中的爱情就是找个人被她虐?这是犯贱啊。找女孩子打个商量,看能不能重新平衡一下。得到的回应未必是好的。左了可以一句“男人就该担起家庭的责任”,右了可以一句“你穿越回封建社会娶个老婆伺候你啊”。男人总有最基本的自尊心的吧,争吵就这样产生了。双方还都觉得自己很委屈。

而那些优秀和特别优秀的男孩们呢?更容易被“自我性”牵着走,有“大男子主义”倾向。他们会想,干嘛年纪轻轻就承担责任呢,多自由几年再找老婆呗,男人的保质期比较长,选择的余地更大,还有各种未必上得了台面的办法排遣寂寞。于是,社会资源配置就失衡了么。很多男人曾经的梦中情人,还没有找到归宿。

家庭就是一个小经济体,夫妻双方都要考虑对另一方的责任和义务。在家庭里,人的社会性和自我性都是无法回避的。两者的冲突只能用中庸的态度去找一个平衡。虽然有特例,但总的来说,能维持长久的家庭,得是“平常”的,需要家庭主要成员有足够的共识,去相互牺牲一点自我。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恋爱可以很简单,但达成共识组成个家庭,比社会意识稳定的时代要难很多。有几个人谈婚论嫁的时候,会从人性开始掰扯,先统一个思想啊?

如果你一定要和你的爱人“统一思想”后再结婚。那么理论部分的内容,这里可以提供点参考:先来看看传统中国的婚嫁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对年轻男女可能压根儿都没见过面就成亲了。这样的婚姻,只重视配偶的“社会性”而几乎忽略了配偶的“自我性”。那么,肯定更重视社会角色和相应的责任。要么,女方嫁入男方的门,经济上由男方负责。要么,男方入赘女方,经济上以女方为支撑。再来看最近几十年开始流行的自由恋爱。最浪漫的自由恋爱,一对年轻男女压根儿不考虑双方的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爱了就在一起了。这样的婚姻,张扬了“自我性”而几乎忽略了“社会性”,要的是对方这个人本身,而不是其他。那么,经济上就不存在要由谁来主要负担的问题了。今天谁的能力大一点,就负担多一点。明天可能反过来,两个人心甘情愿就好。现实里大多数男女的婚姻,介于上面两种情况之间。门当户对和经济基础么,是要考虑的;两个人是否有感情,也是不能忽略的。至于这个平衡(也就是“中庸”)在哪里,需要两个人共同去磨合,多少还得参考一下双方家庭的意见。这个平衡,结婚以后还免不了要不断调整。世界在变,人在变,夫妻之间的相对关系就在变,那么“中庸”也就在变啊。

提醒一句,别直接拿上面这段话说给你爱人听。有些大实话,不好直接讲的。建议你对你爱人这么讲:“最近有个傻瓜的新观点很是可笑,给你当笑话看……”然后把本文发过去。至于然后再怎么发挥,看你自己啦。自己的爱人还是要靠自己搞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下来,讲个草原的故事。一直喜欢草原,觉得那是个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汉文化的国家很多次打败了草原国家,但绝少能真正征服草原。那么,在大城市里呆憋屈了,跑到草原去排泄一下文明的废气,不是很好么?

从北京往锡林郭勒草原去,先是路过京郊的农田,再穿越北京西北部绵延的群山和上面雄伟蜿蜒的长城。继续向北,地势不那么险峻了,起伏的丘陵灌木丛生。如果再向北,降雨稀少了,草成为了大地的主旋律。风的力量强大了,把苍茫大地修整得线条柔和,让那么多荡气回肠的故事没留下一丝痕迹。面对草原,不禁叹天地之辽阔,念岁月之悠悠。人是多么渺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草原上,牲畜吃草,人们通过牲畜获取生活。哪里有草,牲畜就走到哪里,游牧民族就跟到哪里。这是在草原环境下被证明最适合的生活模式,所以在几千年的生存竞争中,都被延续下来,并形成了草原民族的性格特征。在如此苍茫辽阔的草原上,人们对于空间和土地的理解,与农耕民族当然是完全不同的。传统中华文化,是农耕民族的文化。所弘扬的共同之善,只能在农业区找到共鸣。到了草原,谁理你的什么“善”?游牧民族要是照孔老夫子那一套,早就活不下去了。于是,这段山峦与丘陵的地理态势,使得草原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力量在此形成一个平衡,也注定了这从来是一个英雄辈出传奇不断的舞台。

今天,这样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改变了,昔日的平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新的平衡把边界推到了新的远方。

我旅行到中俄边境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个小镇,夏天太阳大,有点口渴想买饮料。大中午的,看到小超市的门关着。从一排屋子旁边的栅栏门进去,绕过又一个屋子,看到后面有扇小门开着,依稀通向这个小超市。门口卧着两条狗,其中一条又大又精神,脖子上长了一圈的鬃毛,像只长了尖鼻子的小公狮子。虽然只是安安静静地趴着,也让人心里直发虚。和狗主人打招呼“这狗忒帅了,我要给老婆买瓶水,行吗?”男主人手一挥,“进去吧。”我进了超市,货架上商品摆得整整齐齐,明码标价,价钱水平和城市便利店基本一样。

小超市的正门虽然关着,女主人却就坐在门口的收银台。门外停下来了三辆旅游包车,下来的人“啪啪啪”敲门。女主人坐着一动不动,看到我好奇地过来看究竟,连忙作手势制止,悄声说:“别到窗口来,被看到里面有人,就不好了。”我不解地问:“为什么有生意不做啊?”女主人一看,发现原来我是个生面孔,黝黑的脸上有点发红,支吾了一下,说:“今天有人检查市容。”又问:“你是这三辆车上旅游的吗?”

我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这小超市大白天关门的道理。这个小镇上有一大半的人家在夏季都是搞草原旅游的。有的专门带游客在镇周围的呼伦贝尔草原骑马,有的专门开客栈,有的专门搞旅游包车。现在是7月初,正是草原旅游的旺季,一百多户人的小镇,每天平均接待两百多个游客的住宿和五百多个游客的餐饮。小超市关上了平价商品的大门,正可以为镇上的乡亲们打开游客们的钱包。

呼伦贝尔人说这里是蒙古族的发源地,如今他们依旧保持着祖先们因为环境而造就的团结传统,却已经被卷进了市场经济的滚滚洪流,熟练地运用自己在地方市场上的优势,尽可能多地赚钞票。来旅游的人们,一方面抱怨着淳朴的草原民风不再,扫兴失望;一方面却没有想过,倘若没有市场经济的洗礼,他们又怎能够悠然踏上这块成吉思汗的牧场?几千年来和亲、战争都没有解决过的问题,今天却仿佛春天雪山脚下的溪流,无言中坚冰化涓水。各族同胞不分你我凑在一起,数着人民币和美金,微笑着打着每个人自己的小算盘。

这个世界已经找到了全人类的“同”——钞票,比“共同之善”有说服力。这是当今最大的“庸”。

第三个故事,是“英国的共同之善”。

学经济的基本都知道,西方经济学划时代巨著《国富论》的作者亚当•斯密是英国人,另一部划时代巨著《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凯恩斯也是英国人。难怪英国人当年那么会搞经济呢。

那么,你知道经验主义在哪个国家最繁盛呢?是英国。你知道哪个国家几次重大社会革命都几乎没有流血呢?还是英国!在解决整体问题复杂问题方面,英国依然很行。英国人有他们的“共同之善”,有他们的社会共识,很善于把握“中庸”找到平衡。盎格鲁萨克逊体系的创立者英国和其继承者美国,是世界上仅有过的两个全球霸主,绝对不是偶然。

英国人有这样一种传统,认为暴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不同阶层的矛盾,大多通过协商、结成契约的方式和平解决。他们既坚持个体的利益,又意识到个体的发展必须有赖于整体的强大,愿意适当做出让步来保证整体的发展。于是他们能够协商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制订契约。国王和贵族之间、领主和封臣之间都订立契约,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来维护群体的秩序。这样的社会组织方式,不只体现了盎格鲁萨克逊的智慧,还展现了盎格鲁萨克逊体系的大气、远见。无论是大宪章签订,还是光荣革命,无论是华盛顿主动放弃连任总统,还是近代、现代的美国大企业家们把毕生积聚的财富回馈给社会,都可以看到盎格鲁萨克逊体系中的这种大智慧。是要追求极致的效率,但最终还是为了整体的进步和发展。

法律是“限制他人之恶”的主要手段之一,英国人居然也能拿来“弘扬共同之善”,来体现他们的“中庸”。这就是英国独特的法律体系——“英美法系”。在英美法系中,之前案件的判决是以后判决依据的法律,叫做“判例法”。那种纲举目张的法典,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也就是说,英国的法律里有很多的案例,而不只是呆板的条文,大家按照这些案例去断案。法律不是完全掌握在立法机关手里的,也可以掌握在司法者(法官)手里。法官们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形成的“经验”,就是以后其他法官遵循的法律了。于是,法律就不只是冰凉的条文了,还可以有人情味,体现出人们的价值取舍。中国人习惯用道德来保持“中庸”的弹性区间,英国人则干脆用判例法直接在法律里留下“中庸”的弹性空间了。有过实际管理经验的人,当然能明白这个弹性空间的重要性。本人的法律知识有限,只能解读到这个程度了。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英国人对宗教的态度。无论科学如何发展,盎格鲁萨克逊体系并没有去反对宗教,而是对宗教做适当的改革,使之适应最新的社会发展需要。毕竟,不是所有老百姓都愿意花时间来搞清楚这么复杂的事情。这时,信仰就比知识更好用了(上帝、如来、真主、玉皇大帝、老祖宗以及各路神明请宽恕我的冒犯,你们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好)。英国的“新教伦理”特点突出,反映了资本主义精神的诉求。与盎格鲁萨克逊体系引以为傲的“传统”一样,新教伦理成为了维系群体的“共同的善”,成为了征服世界的软实力。

请记住,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从来都没有只依赖纯粹市场来管理国家经济。在个体与整体之间,他们早已在寻找他们的平衡,他们的“中庸”。

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基本说明白“中庸”究竟是什么了。实际上,第二章里举的几个上市公司的案例,就是“中庸”在商业竞争中的运用。

无论从“自我性”出发或是从“社会性”出发,要取得比较圆满的结果,都必须正视另一端对这个世界的影响,最终走到同一条道路上来。用数理经济学的方法来描述:极值是存在的,而且并不在两个端点。个人也好,家庭也好,公司也好,国家也好,文明也好,第三条道路都比两个端点要好,而且经常要好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1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门马5 于 2013-4-11 20:42 编辑
happ2nd 发表于 2013-4-11 08:22
hehe,先顶再看



谢谢一贯的支持。尽量把枯燥的东西写得软一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前面的几段,感觉没什么特别的

但读到“中庸”这部分时,才觉得LZ真是高人,知识不够圆融通达,是写不出来这样话来

等更,帮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2 09: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忘记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联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14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节         后来者的道路

全文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经济如此复杂,我们讲了那么多的故事,最终还是需要用线索串联起来。本文有两根线索。

一根是经济学的线索,从个人、组织、单个市场、宏观经济等4个层面,建立起“人本经济观”,以帮助对各类经济问题的分析。本文最后有专门的篇幅进行梳理。

另一根线索是“后来者的道路”。古人说得好:“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是我们从身边的事情入手,依次探究了个人、公司、宏观经济体、文明源流,寻找后来者的机会。古人又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代表了传统中国人的人生理想。先把自己安顿好,有余力就承担更大的责任。在市场经济的今天,这句话不妨改成“修身齐家治公司平天下”,也许就比较符合当代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了。在这样的一种人生理想下,绝大多数中国人都成了后来者。为什么呢?因为中国人完成了“修身齐家”后,免不了想去“治公司”,于是成了公司中的“后来者”。哪天公司做得很好了,免不了想去为这个社会做点贡献“平天下”,于是陪着咱们这个国家又成了“后来者”。

为了找到后来者努力的方向,第四章讨论了文明间的差异和变迁,预测了某些大趋势,锁定了一些领域。顺着这个线索下来,就要探讨一下“怎么做”了。

后来者要赶上先来者以及先来者的后代,有两个方面是可以掌握的。一是让自己具备更高的质量。二是找到“中庸”。两者居其一,后来者就能够脱颖而出了。

对于其一,很好理解,源自于人的“自我性”。西方经济学理论极力倡导,无需多解释。如果后来者自身不能磨炼出超越旁人的“质量”,那什么都无从谈起了。提高“质量”的极致,就是“创新”。但“创新”不是后来者自身努力就能达到的,需要一系列社会基础安排的建立。所以,后来者还要寄希望于整个社会能够迅速进步,让“创新”之路可以走得通,走得顺。“创新之路”通达之日,将是“伟大复兴”克成之时。

对于其二,源自对人的“社会性”的把握,需要花点时间探究:怎样找到“中庸”?为什么后来者可以在“找到中庸”上具备优势呢?

“中庸”是很难达到的。不去了解左和右,你没法知道“中”在哪里。不去经历足够的事情,你没法知道“庸”是什么。“中庸”又是动态的,不去把握时势的变化,你没法知道此刻的“中庸”究竟落在哪个刻度上。只有在现实里碰了很多次壁,看到了人性的方方面面,看到了现实中错综复杂的各种利益纠葛,而且依然坚持用自己的头脑去寻找,才能够摸到“中庸”的门。

某个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急需取得收入以维持生存。可是作为市场新军,这家公司还不被客户了解,所以很艰难。于是开始物色优秀的销售人才,希望打开局面。客户总监A脱颖而出。她年轻貌美,作风大胆,这一年公司60%的单子都是她做下来的。业内有关A的桃色传闻开始满天飞了,说她又坐到了谁谁谁的大腿上。以至于公司总经理D参加业内聚会时都会被同行狠狠调侃,“话很难听”。公司里也议论不断,有些人觉得太丢人了,“我打个喷嚏都会被其他公司的人笑作禽流感”。

就这样,2年过去了。A的业务量逐渐没什么增长。客户总监B开始为公司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单子。她为人仗义豪爽,喜欢结交朋友。一拿到销售提成,就全部拿出来请朋友聚会,而且让朋友带着其他朋友来。以至于有新朋友忍不住问她:“看起来你也不富啊,为什么你要抢着为我买单啊?我们刚认识,我也没什么可帮你的啊?”不久,客户总监B做下的单子就超越了A,而且很快拉开了距离。

突然有一天,客户总监C拉回了一个大单,抵得上5个一般的单子,一下子把公司的利润率给提高了。一个月以后,C又拉了一个大单,让所有人都开始偷偷打量她。大家一向认为,C的性格有点太温和、不会来事,虽然专业能力强,但未必适合销售。没想到,她居然凭借专业能力,用公司积累的资源为客户解决了难题,把公司的客单价提升了一个档次。

我的一个朋友,跟着销售总监B出道,正赶上了B快速开拓市场的阶段。对B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心模仿学习,当过年度销售冠军。可当公司越来越大,积累的资源越来越多时,还是坚守老办法,客单价总也做不上去。直到C做大单的经验在公司内部广泛推广时,仍然不肯改变,最后倔强地选择离开。前一年还是销售冠军,这一年就成了反面典型。难道是他退步了?变的不是他,而是形势。之前的成功经验,居然一年里就成了他的包袱。而销售总监B则仔细分析学习了C的做法,找专业能力强的人来帮自己做执行,自己则继续发挥人脉上的优势,依然业绩优秀。

据说小鸭子会把看到的第一个动的物体当做妈妈,真假没验证过。不过,人身上的确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一旦按照某种方式做成了事情,就会一直守着这个办法不肯改变。一旦按某种方法吃了亏,就从此对这个方法深恶痛绝。这就叫做“先入为主”。所以,有些人虽然只有二三十岁,思维就已经固定了,后几十年都活在前十年的故事里。

ABC三个销售总监代表了三种销售风格,在不同行业、不同公司、不同市场阶段各有作用。一个“先入为主”的人,很可能把自己看到的第一个成功或失败当做了事情的全部,以为做销售就是这个样子。实际上,一个成功的销售往往同时具备几项素质,并懂得找团队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才能面对层出不穷的情况。而绝不能让之前的经历蒙蔽了思想,从此只认一种方式。这就需要足够的毅力和豁达的心胸,在经历了一系列事情后,逐步体会到这里面的“中庸”,并审时度势加以运用。“中庸”是一个公司总经理最起码要具备的认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4-14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把握“中庸”这么困难,这是一个令后来者沮丧的事实吗?不是的。正相反,这是后来者们的重要突破口,沮丧的应该是先来者的子孙。先来者的“二代”可以有最好的老师,可以从父辈那里继承到财产、人脉和智商,但无法继承他们的经验和智慧。这些“二代”只有自己扑到残酷的现实里去,才能学习到这些经验和智慧,才可以领会和把握好“中庸”。这就需要他们比后来者们克服更多人性的弱点了。俗话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又有商场老手说:“先让他拥有,然后他就会害怕失去了。”大多数“二代”们的心态是守。因为他们一旦输了,输得比后来者要多。也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很多,缺少进取的动力。

时代在不断进步,“中庸”的具体表现也在跟着改变,不要说“二代”们,即便是先来者自己,也可能失去对“中庸”的把握。特别是在大变革时代,人们总是不得不寻找新的平衡点。先来者如不变化,也很快会被淘汰。后来者是可以找到道路的。请回头再看看前几章的实际案例,事情就摆在哪里。

既然“创新”和“中庸”是后来者赶超先来者所能追求的两大极致,那么后来者追寻这两大极致需要的社会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回到全文的开篇,后来者究竟是“完全遵守规则”还是“尽量绕开规则”呢?看到这里,每一个后来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目标和时势,下自己的判断了。卡尔波普的《开放社会及其敌人》,给出了一些很好的思考。虽然他没有具体描绘开放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因为波普虽然反对某一个极端,但他也感觉到另一个极端同样不可取),但“开放”两个字实在是精辟之极。如果有什么普世价值的话,那么“开放”才是一种真正的普世价值。自我性和社会性,都是人性中不可抹灭的部分,强调一端而抹杀另一端——无论是“自我性”还是“社会性”——一定无法取得好的结果。依照“总量=质量*数量”这个方程式,只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无可无不可,这就是“开放”了。某些成功企业家这么解释“开放”:初学者的心态。

这里不得不再次提到投资大鳄索罗斯,他在《超越金融》里,把“开放社会”列为真正的价值,反而认为“民主”只具备工具性价值。他以小布什总统时代的美国为例,说明了民众的喜恶是如何被操纵的。索罗斯这样的大鳄,真正可敬可畏啊。

方向有了,方法有了。后来者们努力了就一定会成功嘛?如果抱定这种心态,恐怕也不是件好事。不止一个先来者对后来者说:“运气很重要。”这是实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学会失败,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本领。个中缘由,走到那个地步,自然会领悟。驾驭好自己的内心和面对复杂的世界一样重要,那就是个纯粹的哲学问题了……

Just do it!最终的答案尽在其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西门市集
良渚文化走廊
欢肆效果图
墨尔本高楼
勾庄
临平体育馆
奥体世纪城
江南科技城
馥香园航拍
金沙湖航拍
城北万象城
科创趣城
杭州西站
运河
和平里
杭州南站
浙金地块
武林新核心3
武林新核心2
武林新核心1
浦东御桥湾
绿城潮听明月
未科湿地开发
金色钱塘
文教、申花
世纪城地标
滨江棠前嘉座
钱塘江大潮
苏杭城际铁路
春和云境
未科3兄弟亮灯率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5-5 18:32 , Processed in 0.04872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