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国蓝2017 于 2018-5-29 20:52 编辑
“不差钱不上市”一直以来是是娃哈哈董事长宗庆后的口头禅,成为削尖脑袋想上市的企业群中的另类。
相对于华为面对主、客观因素不得不扼杀上市的想法,最近“不缺钱“的宗庆后却不仅松了口,还悄然在内部掀起了一场清退员工股份的行动。2018年3月24日,73岁的宗庆做客人民网访谈间时表示,“娃哈哈集团现在不缺钱,我们现在也在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幅投资高新产业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考虑上市”。这被外界视为娃哈哈即将上市的前奏。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在销售收入、利润、利税等指标上已连续11年位居中国饮料行业首位,成为目前中国最大、效益最好、最具发展潜力的食品饮料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 但娃哈哈近年来的业绩却不太妙,自2013年营收达到782.8亿元的高峰后连续下滑,2016年跌至455.9亿元。
业绩的下降无法支持娃哈哈的战略转型,投资高新产业需要大量资金,只能去资本市场谋求投资。另外娃哈哈的持股员工很多是一线的基层员工,回购股份并不像华为的员工那样会引起大的震荡,给退股上市提供很大的余地。
娃哈哈的退股行动 2018年春节刚过,娃哈哈内部便掀起了退股的风暴。哇哈哈内部员工表示,他认识的几个工龄超五年以上的同事的股份都被公司回收了。公司官方也下达了退股的红头文件,通过公司的内网进行全国通告。
网上流传的《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股份回购协议》显示,乙方(股份回购方)是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职工持股会。乙方对此回购的每一股股份支付的全部对价共计3元,其中2元由乙方以特别分红回报的方式支付给甲方,1元作为股份回购价。 据华夏时报的报道,娃哈哈目前持股员工数量已经超过15000个,五年以上的员工基本都持有股份。
《证券法》的规定,被认定为违规公开发行证券的行为有“未经核准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以及未经核准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目前虽有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企业通过IPO,但是证监会对于该问题还是持非常谨慎的态度。
据华扬资本股权激励经验,解决“股东超200人问题“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股权转让,减少股东人数,一般股权受让方为大股东。在转让过程中得注意不能影响实际控制人的控制地位。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回购股权,减少股东人数,此种方法与股权转让类似,只是股权的受让成为公司本身。该方式在减少股东人数的同时,实现了注册资本或者是股本的减少。在股权转让和回购过程中,合法合规性是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如是否出于真实意思表达,价格是否公允,协议是否有效,价款是否及时支付等。
除此之外,如果被辅导企业的股东超200人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比如说产生于1996年之前,且股东不愿意转让其股权给其他股东或公司,那么被辅导企业可以保持现状进行申报,将每个最终持有人显现出来,如实反映在申报材料中。监管部门在具体执行中,对于因历史遗留问题造成的股东人数超过200人的部分个案有所放松,如温氏、南京银行等公司均存在上述问题且已顺利通过IPO审核。但是,上述案例仅属个案,一般不具有可复制性。
娃哈哈正是通过第二种回购股份的方式来减少股东人数。相对于中兴等公司回购股份历经的折腾,娃哈哈退股行动非常迅速,大部分员工都非常配合,完成退股只用了不到一个月时间。
娃哈哈的全员持股 宗庆后在接受《哈佛商业评论》采访时称:“娃哈哈的正式员工只要干满一年,就有机会持股,而工人只要干满5年,也有机会持股,所以他们既是员工也是老板,利益跟个人挂钩。” 来源:《宗庆后:万有引力原理》 虽然是自己掏钱买的股份,娃哈哈员工们却把它称作“员工福利股”,因为娃哈哈公司对于这些股份有绝对的控制权。娃哈哈一位员工称“所购买的公司股份,是公司为了奖励优秀员工设置的一种特殊“福利”。按一元钱一股来算,福利最低5000元每份起,员工可自行购买。每年分红都不一样,但基本上一元钱能分八九毛。但是如果工作没做好,比如评不上优秀客户经理了,公司说收回股份就收回了,还给你五千块现金。退休和辞职都会被收回股份凭证。“
员工们都很清楚,老板发的这种股份,没有基本的权利,但是却很受员工欢迎,因为分红很诱人,是普通银行理财产品的二十倍。
透过现象看本质,娃哈哈所发的员工福利股本质是虚拟股,跟华为的虚拟受限股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是宗庆后非常有前瞻性的一招。虽然员工有出资购买,但是购买股份的时候没有协议,也没有进行工商登记,只有一份股份凭证,相当于一张粮票。表决权、所有权等权利是没有的,但是每年有分红权,可观的分红激励着员工站在公司整体利益上配合着一致行动。进入时积极性被唤起,退出时也无太大波澜。
清退股东不是娃哈哈上市的必要条件。但是娃哈哈这么做,“是为了干脆利落,把合作制的成分彻底消灭掉。原来的职工持股是一种带有合作制性质的公司,现在变成了一个普通的公司”。总之,无论是初创期、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还是上市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都面临着股权激励设计的问题,设计之初需站得高看得远,立足顶层设计,保证企业稳定经营、基业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