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合杭高铁湖杭段、杭州西站湖杭场联调联试,已进入逐级提速试验阶段。联调联试结束后,整条高铁线将基本具备正式开通运营的条件。可以说,当前杭州西站铁路部分的建设已经接近尾声。 站城融合与城市的有机衔接一直是西站在设计上引以为傲的标签。往细了说,就是西站的业态如何与市民生活相匹配、市民如何自如地穿行其间、开车进出西站要怎么开?怎么停?如何打车、乘公交?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配合‘中部进站’和云谷的布局,我们设计出了一套步行便捷、车行与快速路直接衔接的完整的进出站系统。”筑境设计(上海)副总工程师、西站建筑师金智洋说。 交通组织方案是西站在站城融合革新的一个缩影。 从“外环”进入候车层 进站方式“暗藏玄机” 要理清西站的交通组织关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东进东出、西进西出”双向快速进出站的交通格局。这也是西站有别于杭州东站的一大特点。 纵观杭州东站,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车辆进出口。而杭州西站是东西两侧进站,各个方向的来车均沿高架匝道从东西进站。南北两端连通云城综合体,留给步行的人们进站。“我们尽量把城和站‘贴’着做,这样站就不会把城市割裂。我们一开始说的‘站城融合’就能更好地实现。”金智洋说。 杭州西站西侧区域来的车辆可以经疏解高架直达站房落客平台。落客后可通过快速路驶离可直接进入运溪高架,或向南经匝道可接地面道路。就像在站西逆时针画了一个圈,而站东和站西的动线中心对称,自东方向的来车同样在站东开一个逆时针的圈出站。这些进出站通道,可以看做西站枢纽的“外环”。 今年年初,“西进西出”快速进出站的核心流线,随着站西I标疏解高架落成而全线贯通。西面也是目前西站枢纽主要的来车方向。在站西疏解通道现场,高架匝道纵横,最多的地方有四层匝道交叠。为何要大费周章地设计这样的进出站方案?筑境设计(上海)建筑师李昭说,根源就在“快”和“融”两个字上,“能在不影响城市自身交通的基础上,指向清晰并提高枢纽的集散效率。” “西站的进站车辆主要在高24米的高架候车层活动,出站车辆主要在地面层,”李昭概括道:“要激活这两层动线,高低衔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不论是高架还是地面道路来的社会车辆,西站的“外环”都有专用进站匝道开上候车层,把乘客送到后,可以直接“西进西出”“东进东出”。或上高架、或接地面,往南往北都可连通。如果想把车停在西站,四个方向的疏解通道都设置了专用车道,可以从这里开到枢纽的地面层,直接进入停车场。 从地面层通往站外 有序整合公共交通换乘体系 地面层是西站交通中心,整合了众多分工明确的停车场。进出交通枢纽的车辆主要集中在自驾车、出租车和长途大巴、公交车四种类别。如果独立看这四种类别的动线设计,就能理解李昭口中的“指向清晰”与“提高集散效率”。 旅客在地面层出站后,可以经城市通廊向下直接换乘地铁,也可以汇集到云谷去换乘大巴、公交及出租车。“这几种公共交通的上客区分别设置,相对集中且相互独立,最大程度减少旅客换乘的步行距离。”李昭介绍,如果把地面层剖开看,私家车库的上客区的以及大巴公交上客区位置分列云谷东西两侧。让出站的人尽量分流,乘坐地铁的旅客出站后可直接换乘,乘其他交通工具的汇入云谷后再分流,指向清晰,高效便捷。 长途大巴车辆专用出入口设在广场层西北,经过龙舟路,从拉开的两个站场间进入西站专用停车场,上客后逆时针出站,形成单项单循环的行车路线,上客区域共设置了9个停车位。公交车专用出入口则设在云谷东南角,整个动线与长途大巴中心对称,共设置了10个公交上下客车位。 出租车设有西北和东南两个上客区,与公交和长途大巴上客区相毗邻。出租车车辆的回场、进出场与公交、大巴车辆进出场路线完全分开,专车专用。 出租车进西站蓄车区后会分队列停车。某列停车位停满后,司机可以熄火下车,休息、吃饭。这不仅最大限度降低出租车的“排队成本”,而且给了司机下车放松交流的机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站出租车上客的时候会像“鱼鳞”一样斜着交替停车,“杭州东站以及虹桥火车站,出租车都是车头连车尾,直线排队,后车离场受限于前车。西站这样停,提升了出租车的‘容量’,而且司机不用等前车发动,方向盘一拐就可以离开。”李昭说,这是西站在停车细节上下的功夫。 西南的铁路自营停车场和东北角专门用来停放社会车辆。 纵观西站的停车场设置,除站房咽喉区下方设置了地面社会车停车场外,更多的停车容量整合在站房内的地铁站厅层与地下停车夹层。在这里,四个车库围绕着云谷和地铁站厅层布局,“还是考虑到了停车场的使用率,因为越靠近站房这个枢纽核心,停车场的利用率肯定是越高的,对旅客来说步行距离也更短,空间更友好。”李昭说。 在西站投用后的一段时间内,6米夹层将作为党群服务中心使用,同时在东北预留了网约车的停泊和接送空间。地面层、6米夹层、地下停车夹层和地铁站厅层产权分属不同主体,通过系统地规划行车路径,将国铁和属地产权的停车位无缝融合,停车效率获得了极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