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jh123456

育儿天地(578-592楼ZT《教儿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21,感冒发烧去医院的话,尽量要求验血。

  22,一个人可能不生病吗?不可能;所以孩子感冒的时候,小病的时候,不要惊慌失措,辩证地想,得一次感冒相当于打了一针预防针。对这种宏观上不可避免的事情,没必要太在意。

  23,玩不怕脏。

  24,不影响到自己安危,不影响到他人利益,就不要对孩子的行为举止干涉太多。

  25,放手让孩子玩,摸爬滚打,不头破血流就可以。

  26,不是所有危险的东西都禁止孩子走近;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教孩子危险在哪里,怎么避免。

  27,尽量多给孩子自己体会的机会,不直接告诉结果;让他去摸索,去磕碰,去失败。

  28,教孩子学会等待。

  29,教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30,教孩子付出和回报是双向的,学会感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31,睡觉尽量陪孩子入睡。

  32,注意保护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

  33,寒冷训练。

  34,社会上很多“早教”的方法,当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不做,有所为有所不为;信奉宁缺勿滥,过犹不及。

  35,孩子是社会的孩子,不要把自己太当作孩子的救世主,唯一。

  36,不要过多纠缠在自己育儿细节上的为什么,理论依据。做就做了,既成事实,没那么多讲究。

  37,每天尽量保证父母中的一方能够陪伴孩子玩耍一定时间。

  38,每天想办法让孩子大笑狂笑若干次。

  39,生活游戏化,游戏生活化。

  40,最重要的一句,我只需要一个70分的孩子,所以我也只要当一个70分的妈妈;不对自己严格要求,马马虎虎过得去就可以,我毕竟也是第一次当妈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41,教孩子直面失败,我可以不服,但是我输得起,我可以选择放弃,也可以选择再次冲击,但是我不能在对手面前大哭。

  42,有小朋友进攻,学会审时度势,先正告一次,然后的基本原则就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逃;在幼儿园的时候,可以大叫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43,不先出手打人。

  44,无论谁先动手,你都不可以第一个哭。

  45,你对自己的东西有决定的权利。

  46,计划3岁以后,我会给孩子引入每周零用钱的机制----要开始学有限的钱来办自己最想做的事,学开源,学节流。

  47,常带孩子去远足,去郊外;不惧怕风雨。

  48,争取每年都能回一次乡下老家,过不一样的生活。

  49,不把工作的烦恼带回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4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ZT:早期教育的伟大成果-----从三个哈佛大学生说起

1914年,美国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从哈佛大学毕业了。他的名字叫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 ,是著名心理学家鲍里斯·塞德尔兹的儿子。 威廉·詹姆士·塞德尔兹的学历非常奇特:他不到两岁就开始接受教育,3岁时已经能用 母语流利地读写了。他5岁 时看到家里的骨骼标本,又对人体产生了兴趣,从而开始学习生理学,不久竟然达到了执业医师水平。他6岁那年春天,和别的孩子一样开始上小学。入 学那天上午,他被编在一年级 ,可是到了中午,他母亲去学校接他时,他已经是三年级的学生了。就在这一年,他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第二年,7岁的他打算上中学,因为年龄不够,学校不收,他只好在家自 学,主要是学高等数学,语言学他早就学过了。

  一年以后,他满了8岁,终于被中学录取。他的各科成绩都很优秀,数学更是出类拔萃,所以没多久,学校就同意他不再上数学课,并让协助老师批改其他同学的数学作业。不仅 如此,他还在中学期间编写了天文学、英语语法和拉丁语语法的教科书。不久,由于中学课程已无需再学,他就退学了。

  这位小神童很快就出了名,很多人专门从各地赶来考他,结果他的表现比传说中的更令人惊讶。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教授,用自己在德国读博士时感到头疼的难题来考他,没想到他很快答了出来。这一年,他才9岁。

  在随后的两年里,他还是在家自学。11岁时,他考进了哈佛大学。入学后不久,他就能 讲解四维空间这样的数学难题了,这使教授们大为惊讶。他父亲塞德尔兹博士曾在《天才与俗物》一书中,写到他12岁时的情况:

  他今年才12岁,却擅长连不少学者都感到头痛的高等数学和天文学,还能用希腊语背诵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等名著。他精通古希腊文,在读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 庇得斯、阿里斯托芬等人的作品时,就像其他孩子读《鲁宾逊漂流记》那样轻松自如。他还精通比较语言学和神学,同时还熟读了逻辑学、古代史、美国史等书籍,并熟悉美国的政治 和宪法。

  1914年,塞德尔兹以优异的成绩从哈佛大学毕业了,随即在该校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这一年,哈佛大学还出了两个像塞德尔兹那样的小毕业生。一个叫阿道夫·伯利,是塔夫托大 学神 学教授伯利博士的儿子。他是13岁半进入哈佛大学的,比塞德尔兹稍晚一点,但他只用了3 年时间就读完了4年的课程,毕业后在该校学习法学。

  另一个叫诺伯特·威纳,是哈佛大学斯拉夫语教授威纳博士的儿子。他上大学比塞德尔兹还早, 10岁就考入了塔夫托大学,14岁大学毕业,随后考入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同样在1914年,年 仅18岁的威纳就顺利地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

  看了上述几个事例,大家也许会想,这就是人们说的神童,不过古话说,10岁是神童,15是 才子,过了20就是凡人。这几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难道再过几年都会成为普通人?其实,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他们过人的才能决不是偶然产生的,而是得益于科学的早期教育。 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威纳和伯利的兄弟姐妹都接受了同样的教育,因而有着同样的学历。伯利的姐姐丽娜,15岁就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1914年和伯利同期毕业。他的妹妹米勒姆和弟弟鲁道夫,分别在14岁和15岁考入大学;威纳的两个妹妹,康斯坦斯和贝尔特,都在14岁考入了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学。

    世界上不会有这么碰巧的事,这些神童完全是早期教育的结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乡村牧师的信念

    像上一节所说的经过早期教育而特别聪颖的人,过去也有过。德国法学家卡尔·威特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生于1800年,出生地是哈勒附近一个叫洛肖的村庄。他的父亲也叫卡尔·威 特,是村里的牧师。

  威特的父亲虽然只是一位乡村牧师,却有着惊人的独到见解,尤其是他的教育思想更是独树一帜。我们不知道他的教育思想是怎么形成的,但他还没有孩子的时候就有了一个信念 -- 孩子必须从婴儿时期开始教育。用他自己的话说,当婴儿出现智力的曙光时,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普通儿童可以变得才智过人。

  后来,他有了一个孩子,但很快就夭折了。小威特是他第二个孩子。小威特在婴儿时期显得特别痴呆。残酷现实一度使这个牧师非常伤心,他曾这样说:"我有什么罪,上帝给了 我这么个傻孩子?"邻居们虽然嘴上 劝他"想开点",但心里都认为小威特的确是个傻子,事实上,他们在背后也是这么说的。

  但老威特并没有绝望,他开始认真地按自己的计划对小威特进行教育。起初,连他的妻子也不赞成,她说:

  "你别白费劲了,这样的孩子教也没用,成不了材的。"

  出人意料的是,正是这个傻孩子,不久就让邻居们惊讶不已。小威特8岁时就学会了德语、 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6种语言,并擅长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数学尤其出色。他9岁那年,考入了莱比锡大学。1814年4月,还不到14岁的他就发表了数 学论文,并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时隔两年,他刚满16岁,又被授予法学博士学位,并被柏 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

  去柏林大学任教之前,他得到了普鲁士国王的一笔奖金,于是去意大利留学。他住在佛罗伦萨的时候,无意间研究起但丁来,他很快就发现,但丁不仅在国外,甚至在他的祖国意大利 ,也受到很大误解。他开始对但丁进行深入研究。1823年,23岁的威特发表了论文《对但丁 的误解》,指出了当时学者关于但丁的谬误,为研究但丁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他的专业是法学,他在研究法学的同时继续研究但丁,终于成为这方面的权威。

  1820年,威特从意大利回国,从第二年起,在布赖斯芬大学任法学教授。1834年,他开 始在哈勒大学讲学,直到1883年与世长辞,享年83岁。

  值得庆幸的是,威特的父亲把对他在14岁以前的教育情况写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卡尔 ·威特的教育》。这本书问世时距今已经一百年了,当时它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几乎失传了,保存到今天的极为有限。哈佛大学图书馆有幸保存了一册,但这也是美国仅存的一册 。

  也许大家还记得,诺伯特·威纳的父亲是哈佛大学的教授,他就是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 》之后,对威纳兄弟进行早期教育的。塞兹的父亲毕业于哈佛大学,也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 对塞德尔兹进行教育的。我们不知道伯利的父亲和哈佛大学有什么关系,但是,从他写的《家庭学校》和《家庭教育》两本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也是在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 》后对伯利兄妹进行教育的。

    威纳、塞德尔兹和伯利等人都受过威特式的教育,也同样少年有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5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早期教育的受益者们

    概括地说,一百多年前的威特和今天的塞德尔兹、伯利、威纳等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早期教 育。用老威特的话来说,就是在儿童智力的曙光刚出现时就开始的教育。塞德尔兹博士、伯 利博士和老威特一样,都相信早期教育能造就天才,这种思想是有充分依据的。

  翻开古希腊历史,雅典的天才层出不穷。然而,雅典的人口却少得可怜,即便在全盛时期,也才50万人左右,而且其中五分之四是奴隶。公元前490年,波斯国王大流士派出12万 人、6 00 艘战船的大军要踏平雅典,而雅典派出的军队只有一万人。我们都知道,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有名的大战役,但据说雅典军队在这次战役中,只有192人阵亡。像雅典这样的小城,竟 出现了那么多的天才,这是为什么呢?人种改良论的鼻祖高尔顿认为,那是因为希腊人是优秀人种。也许这的确是原因之一,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们受过早期教育。古希腊有对儿童 进行早期教育的传统。同样,如果对现代儿童进行早期教育,也可以造就很多杰出人物。

  我想大家都熟悉威廉·汤姆森这个名字吧?毫无疑问,他是继牛顿后的一位大物理学家。他 的成就也和早期教育有关。他父亲是一位爱尔兰农民的儿子,家里的生活非常贫困。他小时候利用干农活的余暇专心自学,后来又恳求父母同意,上了邻村的小学。在学校里,他的数 学成绩特别出色。他打算毕业以后无论如何要上大学,继续探索数学的奥秘。

  他24岁那年,也就是1810年,考进了格拉斯哥大学。由于家庭贫困,他不得不半工半读。1814年,他终于从格拉斯哥大学毕业了,这一年他28岁。

  他毕业后,被贝尔法斯特的一所专科学校聘为数学教授。在那里,他和大学时代的女友结了婚,并生了4个孩子。前面两个是女孩,后两个是男孩--一个生于1822年,叫詹姆士;另 一个生于1824年,也就是威廉。

  有了孩子后,他对自己的前半生作了一番总结,决定尽早教育自己的孩子。我不知道他是否读过老威特的那本书,但他和老威特一样,在孩子刚会说话时就开始教孩子读写。然后,他 和妻子一起,教孩子数学、历史、地理和博物学等。

  俗话说,人越穷越忙。他也是如此。他除了教课,还要编写数学教科书,忙得连轴转。他每天早晨四点钟就起来备课、编书,白天抽出空来教育孩子。不幸的是,1830年,在詹姆士8 岁、威廉6岁时,他妻子去世了。这对他和孩子们的打击很大。妻子死后,他并没有垮掉,他独自照料孩子们,并加强了对他们的教育。两年后,也就是1832年,他被母校格拉斯哥大 学聘为数学教授。他与学校交涉后,校方同意让詹姆士和威廉听他和另外几位教授的课。当时,弟兄俩一个10岁,一个8岁,但他们的成绩非常好,所以,两年后,他们被学校批准为正式生。

  进入大学后,他们始终是学校的优等生。成绩排在前两名的必定是他们。威廉的成绩尤为出众,对他来说,学校规定的课程并不需要花费多少精力。他12岁时利用圣诞节假期,把 《诸神对话录》译成了英文,并因此受到了学校的嘉奖。这两兄弟后来的成就是广为人知的:詹姆士成了工程学的权威,威廉则成了大物理学家威廉·汤姆森勋爵。

  不妨再举一个例子,在哲学、经济学、伦理学、逻辑学等方面都有很高成就的约翰·斯 图亚特·穆勒,也是早期教育的受益者。他的父亲叫詹姆斯·穆勒,是著名的学者,很早就 开始对穆勒进行教育。穆勒3岁时开始学习希腊语,到了7岁,已经能轻松地阅读希腊语书籍 了。他8岁开始学习拉丁语,16岁就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这一年他还创办了功利主 义学会,"功利主义"一词从此广为传播。他的功利主义学说在他16岁时已经有了雏形。

  大诗人歌德也受过早期教育。他8岁就能熟练地读写德语,22岁时写出了《葛兹·冯·贝里 欣根》这部杰作。

  23岁当财政大臣,24岁当首相的皮特,也受过早期教育。有意思的是,他所受的教育还包括训练口才,他父亲经常让小皮特站在椅子上,当众演讲。听众都为这个小孩的雄辩感到惊讶 。他14岁时还因写了五幕悲剧而名噪一时。

  14岁考入牛津大学,并得到奖学金的韦斯特伯里,也受过早期教育。他后来成了著名的 大法官和法学家。

    以上这些例子可以说明,早期教育能够造就天才这个观点并非无稽之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赋的递减法则


那么,早期教育为什么能够造就天才呢?要阐明其中的原因,必须从儿童的潜能说起。什么是潜能?比方说,有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充分地生长,可以长到30米高的话,那么这 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同样,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天资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那么这100分就是这个孩子的潜能。

  然而,事情往往不按我们的理想发生。有可能长到30米高的橡树,实际上很少有长到30 米的,一般只能长到12米至15米。要是生长环境不理想,就只能长到6至9米。但如果肥料充 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就可以长到18米至21米,甚至是24米至26米。同样,具有100分潜能 儿童,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成为具有3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能只发挥出了一小部分。但如果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他的能力就可以达到60分、70分,甚至是80分。教育的 理想目标,就是要把儿童的潜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

  但是,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生下来具有100分潜 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 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 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就是儿童 潜能递减规律。

  产生儿童能力递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动物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期,而且各个发展期是基本不变的。当然,某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可能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期 则很短。如果一切能力不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比如,小鸡"追随母 鸡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孵出后4天左右,如果不在这段时间内发展这种能力,它就永远不会 具有这种能力了。所以,假如在小鸡孵出后4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把它和母鸡隔离开,它将 永远不再追随母鸡。再比如说,雏鸡"辨别母鸡声音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在孵出后8天左右 ,假如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它听到母鸡的叫声,它就会永远丧失这种能力。小狗"把剩余的食 物埋起来的能力"的发展期也是固定的,如果让小狗在发展期内呆在不能埋藏食物的地方,这种能力就再也不会发展起来了。同样,人类的能力也有固定的发展期。

  曾经在一个夏天问过各种手工艺人,为什么在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在一个渔村里,一位老渔夫告诉我,如今没有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 人了,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都在上学校,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练起。

  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从10岁以前开始,就很难掌握地道的外国口音,腔调总会有 点"怪"。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 达到很高的境界。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 。这就是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早期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对早期教育的指责不仅现在有,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老威特受到过这种指责,汤姆森兄弟的父亲受到过这种指责,穆勒的父亲 也受到过这种指责。但事实上,童年时代的威特是个非常活泼健康的孩子,汤姆森兄弟、歌德也是如此。穆勒的体质虽然比较弱,但并没有什么病,而且,他的身体不好是否是早期教 育造成的,还有待商榷。皮特的体质也不好,但他生下来就是如此,和早期教育无关。塞德尔兹博士、伯利博士和威纳博士的孩子都是健康又活泼。而且,从他们的寿命来看,威特、 威廉勋爵、歌德都活到了83岁,詹姆士活到了70岁,韦斯特伯里勋爵是73岁,都称得上是高 寿之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篇:卡尔·威特的潜能教育


老威特的神奇之书


关于早期教育的传奇故事,人们会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书中提到老威特与小威特的名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卡尔·威特的名字成了早期教育的象征。

  翻开尘封的历史,我们会发现,那些早期素质教育的先行者的教育方法其实非常简单,然而简单之中却充满了智慧,这也许正是世界上无数渴望把孩子培养 成才的父母们一看到卡尔·威特的书就如获至宝的缘由。

  《卡尔·威特的教育》写于1818年,不过,这本书 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原因有两个,一是写得太冗长,全书长达1000多 页,其中大部分是论述文字,而且行文杂乱。二是书中所表达的思想与当时 人们的观念格 格不入。老威特教育理论的核心是"当孩子智力的光芒刚刚出现时,对他的教育就应该开始了"。其实古希腊时期的雅典人有早期教育的传统。可是不知什么时候, 这个好传统却从世界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儿童教育必须从七八岁开始的信条。这种信条被沿用至今,在100多年前更是为人们所深信不疑。今天仍然有许多人 相信早期教育有损儿童健康。老威特的教育之道,就被视为荒唐。老威特针对人们的这种认识,在书中写道:

  人们否认我的教育方式,认为我儿子的才能是天生的。如果上帝真赐给我一个天才儿子,这是上帝对我的厚爱,再没有比这更令我幸福的了。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话,连我的很多亲友也不相信。只有一个人相信我,他就是己故的格拉彼茨牧师。格拉彼茨自幼与我交好,是最了解我的人。他曾经对我说:"你说得对,威 特的非凡才能确实不是天生的。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个天才,完全是你教育的结果。只要真正了解了你的教育方法,人们就不会对天才感到惊奇了。我相信威特今后一定会引起更大的轰 动。我明白你的教育方法,你的方法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另外,下述事实也可以证实 我的说法。

  在威特生下来之前,玛得布鲁特市的几个青年教育家和住在城市周围的几个青年牧师,共同组织了一个探讨教育问题的学会。由于格拉彼茨牧师是这个学会的会员,经他的介绍我 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有人曾经在会上提出这样一种观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天赋而不是后天教育。教育家无论怎样努力,作用也是有限的。

  我因为很早就持截然相反的看法,就反驳说:"您说得不对,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 不是天赋。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当然,孩子的天赋存在着差异,但这差异是有限的。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 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都能成为优秀的人。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杰出人物。我坚信这一观点 。

  我话音刚落,就成了众矢之的,他们一起和我辩驳。于是我说:"你们14个人对我一个 ,我没法和你们辩论,所以我与其和你们辩论,不如拿出证据来给你们看看。只要上帝赐给我一个孩子,只要他不是傻子,那我就一定要把他培养成杰出人物。这也是我长期以来的决 心。"他们都回答说:"好的,我们等着你用事实说话。"

  散会后,希拉得牧师邀请我到他家谈一谈,我就和格拉彼茨牧师一起去了,并继续讨论会上的问题。但还是毫无结果,我只是不断地重复着聚会时说过的话。这时,在会上一直沉 默不语的格拉彼茨牧师突然旗帜鲜明地支持我了,他说:"我相信,威特先生的一定会取得 成功的。"但希拉得牧师断言,绝不可能。

  后来,我儿子威特出世了。格拉彼茨牧师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希拉得牧师,希拉得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所有的会员。于是他们就都关注着我儿子的成长,那意思是:这回看你的 了!他们每次见到我和格拉彼茨牧师就问:"孩子怎么样,有希望吗?"我和格拉彼茨牧师 的回答总是:"是的"。但他们依然报以怀疑的眼光。

  威特4岁时,我有了一个机会,让希拉得牧师看看威特。"哎呀,真是个可爱的孩子!"他 一下子就喜欢上我儿子了。这时,他已经看出我儿子是个普通的孩子。但后来,由于威特的 学业进步很快,他也就渐渐相信了我的学说。

由于当时的人们根本不相信老威特的学说,这本教育奇书就被埋没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谁带来了健康的孩子


老威特是一个非凡的学者,同时也是一个富有创见的人。虽然他只是一个乡村牧师,却胸 怀大志,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一心去实现自己的教育计划。他并不是在象牙塔里著书立说 的大教育家,他像一位和蔼的长者,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向你娓娓道出培养下一代的一些心得。他在书中写道:

  我们有责任帮助自己的孩子克服各种障碍,使他们尽量具备优秀的品德和健康的体魄走 向社会。为了尽到这个责任,首先在生孩子之前,就要充分注意我们自己的精神和体质。衣 、食、住、行都要简朴,多喝清水,常到野外呼吸新鲜空气,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激动,让自己的生活称心如意。这样,生下来的孩子就基本上具有健康的身心。

  另外,男子在做父亲之前,要充分锻炼好身体,尽量振作起精神,要选择身体健康、头脑灵活、内心纯洁的女子做妻子。有的人由于家境不富,就认为别的都在其次,最重要的是 要找一个有钱人家的姑娘;有的人想出人头地,就认为最好娶一个出身名门的姑娘;也有的人是因为迷上了妻子的舞蹈才向她求婚的;还有的人是由于妻子长得好看才和她结婚的。其 实,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位健康、聪明、善良的女子做妻子。

  当妻子怀孕后,就更应该过有规律的生活。不仅做妻子应该这样做,夫妻双方都应该遵循。饮食要清淡,刺激性太强的食物要绝对避免。要多喝清水,经常到野外去运动,保持身体的 清洁,认真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和别人友善相处,信仰上帝,让生活充满欢笑、安定和满足。

这就是老威特教育方法中的婚姻之道。今天我们为了优生优育所倡导的理论,归根结底也还在这个范围里。也就是说,在一百多年前,老威特就提出了人种改良的理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明的教育


在老威特的所有学说中,流传最久,最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的教育之道。他在书中写道:

  爱尔维修说过,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我在儿 子出 世之前就相信这一说法,并经常向别人宣传。但我也绝不是像爱尔维修那样不承认孩子天赋有所不同的人。有人攻击说我否认孩子们天赋的差异,这是对我的诬蔑。

  孩子们的天赋当然是各不相同的,有的孩子天资好一点儿,有的孩子差一点儿,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事实。假设我们幸运地生下了一个天赋为100分的孩子,那么天生痴呆儿的天 赋大约只能在10分以下,而普通孩子的天赋大约在50分左右。

  在天赋不同的情况下,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同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确实就取决于天赋的多少。可是当今的大多数孩子受到的是很不科学的教育,所以很多人的天赋连一半 也没有发挥出来。比如,天赋为80分的只发挥出40分,天赋为60分的只发挥出30分。那么,如果能改良教育方法,实施可以发挥孩子八成天赋的有效教育,即使天赋只有50分的普通孩 子,也会优于天赋为80分的孩子。当然,如果对具备80分天赋的孩子实行同样的教育,那么 前者肯定追不上后者。但是,生下来就具备非凡天赋的孩子太少了。大多数孩子的天赋都在 50分左右。

  再过100年,我的学说很可能被人们抛弃。因为到那时,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可能已经很普及 了,多数孩子都能受到理想的教育了。

  纵观历史上的伟人和天才,他们大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如果对他们的教育再高明一些,那么他们就会更伟大、更健康、更善良、更杰出、更智慧、更正直、更博学、更谦虚 、更坚强。总而言之,他们会成为更加完美的伟人和天才。

如果对生下来就具备过人天赋的孩子进行高明的教育,那他未来的发展就是不可估量的 。但是,天赋极高的孩子非常罕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是早期教育的一块基石


要想尽早发挥孩子的潜能,就必须循序渐进,否则就达不到目的。那么,应该怎样做才能尽早发挥孩子的能力呢?首先从语言教育开始,这是早期教育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语言是 孩子接受知识的工具,没有这个工具孩子就得不到任何知识。人类之所以能从动物界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我们使用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语言。基于这一事实,如果孩子不尽早掌握语 言,也就不可能很好地发挥其潜能。所以,尽早让孩子们掌握语言工具是父母的第一要务。

  我们已经知道应该尽早教给孩子一些东西,但具体应该怎么去做?需要借助什么样的辅助工具?关于这些问题,你可以从书上寻找到,也可以从别人的经验中去领悟。

  老威特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开始得多么早也不为过。在威特刚学会辨别事物时,老威特就教他说话了。他在书中写道:

  比如,我们在儿子眼前伸出指头,儿子看到后就去抓它。刚开始由于看不准,所以总是抓不 到。当他终于捉到了时,就显得特别高兴,把手指放到嘴里吮吸起来。这时我就用温和而清 晰的语调反复发出"手指、手指"的声音。

  就这样,在威特刚刚有了辨别能力时,他的父母就拿各种各样的东西给他看,同时用温和而清晰的语调重复东西的名称。没多久,威特就能清楚说出这些东西名称来了。

  小威特稍大一点后,老威特和妻子就抱着他念餐桌上的餐具和食物的名称,还有身体的各个部位,衣服的各个部分,屋里的各种物品,房子的部位,院子里的草木及等等所有能引起威 特注意的东西的名称,同时还教他动词和形容词,使他的语汇逐渐丰富起来。

  这样的训练需要反复进行,只要你一有空闲,或者孩子有兴趣玩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多地重复前面所学的东西,直到他能跟着你毫不费力地说出来为止。

  教孩子说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不好好下点功夫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但是老威特却做得非常出色。我们学习外语,就必须要多记单词。但是想要多记,却往往劳而无功, 很快就忘掉了。有一个时期,我也把维布斯特的袖珍小词典揣在怀里从头往下背,但总是随记随忘,并没有多大收获。要想多记单词,还是应该多读有趣的书,在轻松的阅读中去记住 书上的单词。同样的道理,为了丰富孩子的词汇,一味采取填鸭式的硬塞,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适得其反。

  老威特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通过与威特谈论饭桌上的器具、室内的摆设、院子里的花鸟鱼虫等,巧妙地使他掌握新单词的发音和词义。当然,刚开始说的都是非常简单的话,但是只 要每天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就会收到非常的效果。

  当威特稍微能听懂大人说话时,他的父母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对于幼儿,没有比故事更 为重要的了。因为孩子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所以应该尽早让他了解这个世界,越早越好。为了让孩子了解世界,最好的途径当然就是讲故事了。讲故事不仅能扩展儿童的知识面,同 时也丰富了他的语汇。老威特不仅让威特听故事,而且还要他自己讲。只有这样,才能完全达到讲故事的目的。

  经过这样的教育,据说威特五六岁时就毫不费力地记住了3万多个单词,这的确是个惊 人的数字。日本的中学生学了5年英语,最优秀的学生也不过是记住了5000个单词,普通学 生是在3000个左右。可见,早期教育的成效有多么大。

  老威特的语言教育法,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他从不教孩子说半截话、方言和土话。他认为教孩子"手手""果果"那一类的话毫无意义。孩子到了两岁左右,如果父母能 缓慢而清晰地向孩子说某个词,一般来说,孩子都可以学会正确的发音。当然,像"手手" "果果"这样的词发音容易些。但是本来一教就可以学会的东西,却故意不教,岂不是很愚 蠢的吗?

  因此,老威特从来不教不标准的话。他清晰地把每一个音发给儿子听,耐心地教他标准德语。如果儿子发音准确,老威特就摸着他的头表扬说:"很好,说得对。"当威特发音不标准时,老威特就对妻子说:"你瞧,你儿子不会说了……"于是妻子就回答说:"不会吧 ,我儿子连那样的话都不会说吗?"这样一来,小威特就被激起了拼命学习的劲头。结果,他还在父母怀里的时候就口齿清晰,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说一口标准的德语了。

  老威特不让他停留在孩子式的表达方式上,而是教他逐步了解和使用复杂的词语,并且力求准确生动,绝不使用暧昧的词语。他的信条是,要想有清醒的头脑,就必须掌握清楚明 了的词汇。他认为要做到这一点,自己和妻子应该以身作则,力求发音标准,用词规范。

  老威特不仅这样要求妻子,对女仆和男仆也是如此,他严禁仆人说方言。因为他觉得让威特学会方言是浪费时间。他只允许威特记标准的德语。因为只要记住标准读 法,就可以让他毫不费力气地读懂书上写的东西。

老威特的做法应该引起许多年轻父母的深思,由于忙于工作,很多父母只好把自己的孩子交 给一些文化素质偏低的保姆和长辈来看管,孩子整天生活在方言和土话中,学到的是一些残缺不全的只言片语,从早期教育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孩子一开始就失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唤起孩子的兴趣


卡尔·威特有一个教育原则,就是"教育不能强迫"。不管教什么,他总是先努力唤起 孩子的兴趣,只有在孩子表现出强烈的兴趣时,他才开始教。教读书也是如此。他先给小威特买来小人书和画册,绘声绘色地讲给他听,并且说:"如果你认识了这些字,你就 能明白 这些故事了。"他用这种方式来激发威特的好奇心,或者干脆不讲给他听,只告诉他:"这个画册上的故事非常有趣,可是爸爸没时间给你讲。"这样一来,威特就有了一定要识字的 想法。这时,老威特就不失时机地教他识字。

  卡尔·威特教识字的方法和现在学校的方法不一样。他首先买来各十套10公分见方的德语 印刷 体铅字母、罗马字母和阿拉伯数字各十套。然后把这些字贴在10公分见方的小板上,以做游 戏的方式教。和别人一样,他也是先从元音教起,接着以"拼字母游戏"的形式在玩耍中教 威特把字母组合起来。在100多年前,他就实践了今天的蒙特梭利女士正在推行的教法。现在看来,这些方法显得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是最有创意的,这反映了卡尔·威特在教育孩 子时的良苦用心。

  西方字母只有26个,加上德语的发音并不像英语那样复杂,所以威特很快就学会了读--他 在没有学习所谓"读法"的情况下就掌握了读。学会读之后,威特就掌握了更多的词汇。由于他学的是标准德语,所以很快就能读书了。

  我认为这一点对年轻的父母很有参考价值,孩子在学校里成绩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语言上有障碍。

  西方语言,无论是德语、英语、意大利语还是法语,都多少有些相似。所以威特能用德语自由阅读后,又立即开始学法语。当时他才6岁,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就可自由阅读各种 法文书籍了。之所以学得这样快,是因为他有非常丰富的德语知识。

  按照惯例,孩子学习外语一般都先从拉丁语学起。但老威特觉得这样做过于勉强,他认为从与德语最相近的法语开始学起更合理,因而他教给威特的第一门外语就是法语 。对西方孩子来说,学习拉丁语也是相当难的,是所谓"令人头痛的语言"。因此,老威特 在教威特拉丁语之前做了相当的准备,他在教拉丁语之前,先把维吉尔的《艾丽库斯》中的故事情节、深刻的思想、漂亮的语言等讲给威特听,以唤起他的兴趣。他还告诉威特,要想 成为一个优秀的学者,就一定要学好拉丁语。

  小威特7岁时,老威特经常带他去参加莱比锡音乐会。有一次中场休息时,威特看着印有歌词的小册子问父亲:"爸爸,这不是法语也不是意大利语,这是拉丁语"。老威特说: "不错,你想想看,它是什么意思。"于是威特从法语和意大利语进行类推,基本上明白了大意。他说:"爸爸,既然拉丁语这么容易,我为什么不早点学呢?"这时,老威特觉得条件已经成熟,才开始教他拉丁语,结果威特只用了9个月就学会了。

  接下来威特开始学英语,学完英语又学希腊语,英语用了3个月,希腊语用了6个月。威 特8岁时,已经可以阅读荷马、波鲁塔柯、维吉尔、西塞罗、奥西安、费奈隆、弗罗里安、梅塔斯塔西、席勒等德国、法国、意大利、希腊、罗马等各国文学家的著作了。

  可以说,只要能尽早开始适当的教育,不使孩子们的潜能衰减,那么,普通孩子也完全可以具备这种才能。但是,在老威特的教育理论已经产生了1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一方面 不在孩子们应该受教育的时候去教育他们,致使他们的潜能日渐衰减;另一方面却又埋怨自己的孩子成绩不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学年结束时买了很多礼物去教师家里请求"多关 照 ",别让孩子留级。每当我见到这样的父母,总不免为他们的舔犊之情所感动,同时也可怜 他们的无知。让本应留级的孩子勉强升级,对孩子是有害无益的。如果他们真爱自己的孩子,那就应该把心思花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对孩子的教育上。

  现在,我要提醒读者,卡尔·威特在教授外语方面值得我们注意的几个问题。

  1、他认为学习外语与其背不如练。他并没有系统地教语法,他认为即使教孩子语法,孩子也不会理解。我完全同意这一观点。当然,对大人来说,以语法为基础来学习外语是有 效的,但是对孩子则必须采取老威特的"与其背不如练"的办法。我们不妨想一想,所有的孩子,不正是用这种方法学会了本国语言吗?

  2、孩子们对故事是百听不厌的。大人读小说,读过一遍就不想再看了,而孩子们却乐意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不能从大人的角度去揣摩孩子的心理。老威特抓住 了这个秘诀,在教儿子外语时,让他用各种语言去读同一个故事。比如,在读安徒生童话时,既让他读德语版,又让他读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和希腊语版。事实证明,这个方法非 常有效。

  有些读者也许会问,要那么小的孩子学那么多的东西,他受得了吗?很多人可能以为小威特的生 活除了日夜苦读,就没有其他活动了,或者以为他除了学究式的知识和几门外语,其他什么 都不懂。但事实并非如此,用他父亲的话说,小威特坐在书桌前的时间比任何一个孩子都少。他有大量的时间来尽情地玩耍和运动,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健康活泼的孩子。在学习方 面,他除了学外语,还轻松地学习了植物学、动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等。

  能够让孩子轻松愉快地学到如此丰富的知识,老威特一定有他非常独特的教育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唤起孩子的兴趣,让他自己提出问题。威特三四岁时,老威特每天都要带他散步一 两个小时,不过这种散步不单纯是溜达,而是一边交谈一边溜达。比如摘下一朵野花,老威特就会给孩子解剖一下,告诉他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或者捉个小虫,顺便给他说说有关昆 虫的知识。就这样,一块石头、一草一木都是他的教育素材。

  老威特绝不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总是首先唤起威特的兴趣,然后根据他的兴趣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同时也绝不对他进行系统教育,告诉他哪个问题属于植物学范畴,哪个问题 属于动物学范畴等等。只是就散步中威特感兴趣的东西,向他传授相应的知识。

  再看看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是怎样做的呢?当孩子三四岁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向大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是敷衍了事,很少耐心地说明和解释。就这样,当孩子的潜能几乎 枯竭之后,我们却在孩子上学时大惊小怪地说:"为什么我的孩子成绩这么差呢?"老威特 的做法恰恰相反。只要威特能提出问题,他总是给予鼓励,并耐心地回答,绝不像我们那样敷衍了事。

  在教育上再没有比教给孩子错误的东西更可恶的了。老威特的讲解并不难懂,他是充分考虑了孩子现有的知识量才进行讲解的。当孩子问到连自己也不懂的问题时,他就老老实实地回 答说:"这个爸爸也不知道。"于是两个人就一起翻阅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寻找答案。用这 种方式,他培养了威特追求真理的精神,使孩子极力排斥不合理的和似是而非的知识。

  为了扩大威特的知识面,除了让他学习动物学和植物学知识外,还教给他地理方面的知识。地理教育是这样开始的:首先,他经常带年幼的威特到周围村庄去散步,等到威特基本 了解了邻村的情况之后,就带着他拿着纸和笔爬到自己村里的一个高塔上,放眼四方,问他周围的地名,不知道的地方就向他说明。并让威特画出周围的略图,然后两个人再去散步, 在略图上添上道路、森林和河流等等。这样,邻村的地图就画出来了。老威特还会去书店买来这个地方的地图,和他们自己画的地图进行比较并做修改。他用这种方式使孩子饶有兴趣 地学会了难以理解的地图知识。这就是卡尔·威特教育法的独到之处,这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教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老威特在物理学、化学和数学的教育上用的也是同样的方法。天文学是请梅泽堡的一位贵族泽肯多夫教的。泽肯多夫虽然是个贵族,却是个知识渊博的学者。本来他和老威特并不熟, 也没有什么联系,他只是威特出名后慕名前来看望的人们中的一个。他和威特接触后,发现他的才能比人们传说的还要高,于是就对他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他把威特带到自己家里,用 自己的望远镜做教具,态度和蔼地教他天文学知识。泽肯多夫是一个以做学问为乐的人,他除了有天文学家的观察工具,还有许多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器具以及各种书籍。他很大方地 让威特使用他的书籍和器具。

小威特的努力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承认,在普通人看来他就是一个小天才,这使小威特有了比普通孩子更多的学习机会,他可以在家门外的其他地方随心所欲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能得到 名师的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带孩子去旅游


老威特认为,与其对孩子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如开阔他们的视野。在那个时代,这种 观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他利用一切机会来丰富威特的见识。比如他们看到建筑物,他就告 诉威特那是什么,它所坐落的地方叫什么。看到古城堡之类的建筑,就告诉他这个城堡过去的名字,给他讲古城的历史。威特2岁以后,老威特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不论参加音 乐会还是看戏,到哪儿都带着他。另外,只要有时间,就带他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视野,丰富他的见识。

  每次参观回来,就让他详细描述所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因此,威特在参观时总是用心观察,认真听取父亲或者导游的讲解。

  威特到了3岁,老威特就领着他到各地游览。5岁时,几乎游遍了德国所有的大城市。他们在 旅途中,既登山,也游览名胜;既寻找古迹,也凭吊古战场。回到旅馆,老威特就让儿子把所见所闻写在信上,寄给母亲和亲友。回家后,还要向母亲详细地做口头汇报。

老威特为了满足威特的求知欲和培养他追求真理的精神,从来都是不辞劳苦,也不吝惜金钱。比如,他曾经不惜重金,请魔术师说出魔术的秘密。类似的事情非常多。由此可见, 他对威特的教育是多么地热心。当然,如果你很有钱,在培养孩子的时候就可以省不少心,但这绝不是培养孩子成才的前提条件,假如你没有多余的钱财,但只要你肯花心思,那么, 效果会远胜于金钱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乱给孩子买玩具


老威特几乎没有给儿子买过什么玩具。他说:"玩具并不能让孩子学到什么知识。给孩 子买一些玩具就不再过问是错误的。"事实上,由于威特很小就懂得读书和观察事物,根本用不着靠玩具来消磨时间。"玩物丧志",是大人和孩子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光用玩具打发孩子,让他自己玩而不去管他,很容易使孩子感到无聊。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萎靡不振,对生 活感到厌烦,以致毁坏玩具和哭闹等等。老威特认为,由此产生的破坏癖有时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他说:"孩子感到无聊时就会心情不好,于是就拿玩具或别的东西出气,我想谁都清楚这会造成多么可悲的后果。"

  老威特在自己家的院子里,为儿子修了一个大游戏场。里面铺着60公分厚的砂子,周围 种着各种花草和树木。由于砂子铺得厚,即使下过雨也马上就会变干,坐在上面不会弄脏衣服。小威特在这里看看花捉捉虫,养成了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老威特认为,让孩子热爱大 自然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内容。

  小威特有一套炊事玩具,由于他毕竟是个孩子,凡是大人要做的事,他也想做。尤其对厨房里的活,总想插手。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很讨厌,但是如果能正确引导,就能极大地丰富 孩子的知识。老威特正是从这方面考虑,给儿子买了一套炊事玩具。

  威特的母亲和别人的母亲不同,她总是一边做饭,一边耐心地解答威特提出的种种问题。并且还指点威特用炊事玩具学做各种菜。有时候由威特来主厨,妈妈当伙计。威特当了厨 师后,做伙计的妈妈就得听威特的吩咐。如果威特下的命令不合理,就会失去当厨师的资格而降为伙计。这时,就由当上厨师的妈妈来下达各种命令。比如,做某个菜时,让威特去菜 园里摘取某种原料等等。如果威特搞错了原料,那么就连伙计也当不成了,只好被解雇。

  这种戏剧式的游戏层出不穷,导演当然是妈妈。他们经常演出某个故事或者书本上的某个历史事件中的情节。还有回到曾经游览过的地方,玩"旅行游戏"等等。她通过这些游戏,教给了威特有关地理和历史方面的正确知识。她说:

  "有时候我让威特当妈妈,我当孩子。于是威特就向我下达各种命令,而我故意不好好做或 者干脆不做,要是威特没有看出来,那他就失去了当妈妈的资格。不过,威特一般都能看出 来,于是就一本正经地向我提意见。这时候我就说,请原谅,以后我一定注意。有时候我故意不认账,这时威特就用我平时教训他的话来教训我。有时候,我让威特当老师,我当学生 。如果威特讲得很成功而我故意说他讲得不好,他发觉后就会批评我。这些游戏对威特后来避免犯错极为有益。"

  威特的父亲还为儿子做了各种形状的积木,他用这些积木盖房子,或者搭建教堂、架桥、造城堡。由于建筑游戏需要认真地动脑子,所以对孩子的发展非常有利。另外,他还做模 仿人生各种活动的游戏。当然,这是他很小的事了。在这个时期,老威特就像蒙特梭利女士所做的那样,努力通过游戏让威特五官的功能得到发展。

孩子在做游戏时应该让他适当地动脑筋。这样,孩子就不会因无聊而哭闹。威特的父亲说: "虽然儿子的玩具很少,但是不管多长的冬天,他也不感到无聊。就这么一点玩具,他总是 快乐地玩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吃东西会伤害智力


发明家爱迪生说过:"美国人大多饮食过量。因此血液都跑到胃里去了,头脑则越来越不管用。"据他说,大多数美国人饭吃得太多,活却干得太少。胃过于疲劳大脑功能就会减 弱,所以贪吃会使人变蠢。富兰克林在自传里说,他一辈子都很注意节食。不光他一个人 ,凡是喜欢用脑的人都很注意这一点。老威特在100多年前,就把这种观念用在孩子身上了 。他认为,如果让孩子的大部分精力用于消化,那么大脑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所以他在培 养时,总是督促他注意饮食,不吃得太饱,以免使胃的负担过大。

  很多孩子往往不知饥饱,由于吃得过多而生病。可是,这个习惯并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由于父母的无知造成的。当然,儿童的成长很快,需要加强营养,不能以大人的标准来衡 量他们。但是很多孩子因吃得过饱而使胃过于疲劳,导致大脑反应迟钝却是事实。

  威特的父亲很注意这一点,他严禁威特随便吃点心和零食。给孩子加强营养是必要的, 但应该进行合理安排,最好规定吃点心的时间,使之形成规律。

  老威特常常对威特讲健康的重要性,他说:

  "人吃得过饱脑子就会变笨,心情就会变坏,有时还会生病。生了病,不仅难受,而且也不能读书和玩耍了。另外,你如果得了病,爸 爸妈妈为了照顾你,很多事都不能做了。你一个人得了病,就会给很多人带来麻烦。"

  此外,凡是朋友的孩子生了病,他都带威特去看见望。他在书中这样写道:

  "小孩生病,大多是由于饮食过量造成的,因此这种看望对儿子是一种很实际的教育。有一次我带儿子出去散步,遇见一个朋友的儿子。

  '你家里人都好吗?'

  '谢谢,他们都好。'

  '可是,我听说你弟弟病了。'

  '是的,您怎么知道的呢?'

  '我知道,因为刚过了圣诞节。'

  我并不是瞎猜。因为我知道那孩子很贪吃,圣诞节过后肯定会生病的。果然不出所料,于是我就带着威特前去探望。到他家一看,那孩子又是喊肚子痛,又是喊头痛,不停地哭 闹。通过谈话我问明了病因,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是由于吃得太多。这在种场合,我和朋友谈话时,总是注意使身边的威特能了解事情的原因。"

  老威特对儿子的饮食特别关注,从他很小的时候就非常注意他的饮食规律搭配,决不在 "吃"的问题上放纵威特。他在书中写道:

  "威特基本上没有因为吃得过多而损害健康。到朋友家里做客,朋友总要拿出点心让威特吃。但是不管多么好吃的点心,威特是绝不吃的。朋友们说 这不是孩子的本意,是我管教过严的结果。因为他们是从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角度来看的,所以无法理解威特的自制能力。其实,只要从小就经常教育孩子们,他们做到这一点并不 难。"

正如老威特所说,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孩子,让孩子无规律、无限制地吃东西,从而使孩子的胃肠功能紊乱,把大部分精力用在消化食物上,大脑得不到健康的发展。这样,即便对 孩子实施了早期教育或其他什么教育,也是白费工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的时间


如何分配孩子的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是父母们十分关心的问题。那么,老威特是怎么做的呢?事实上,在老威特的教育之道里,根本就没有什么学习时间和游戏时间的区分 。在游玩、散步和吃饭时,老威特总是想方设法地丰富威特的知识。在威特学习功课时,老威特绝不允许有任何人或任何事去干扰他。起初,威特平均每天学习15分钟的功课。在这个 时间里,威特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就会受到父亲的批评。在学习时,妻子和仆人有事找威特,他就会拒绝说:"现在不行,威特正在学习。"有客人来访,他也不让威特离开座位,他会说:"请稍等片刻。"这样做当然是为了使威特养成认真对待学习的习惯。

  老威特很重视培养儿子做事果断迅捷的习惯。如果威特做某件事磨磨蹭蹭,即使做得再好他也不满意。这对培养威特雷厉风行的作风起了很大的作用。

  老威特严禁儿子在学习语言和数学等知识上敷衍了事,而要他养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的教育方法就像砌砖头一样一丝不苟,他认为不这样就收不到好的效果。有些所谓的学者, 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喜欢用一些装腔作势的语言,令人费解。老威特认为,这是由于这些人在学习时代对词义领会不深、学得不透的缘故。他说这些学者都是冒牌货,并耻笑那些把这种 人奉为伟大学者的人。精益求精,是老威特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老威物像砖头一样的学习态度,小威特学会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直到晚年他依然在感激他父亲的教诲。

  说了这么多,有人一定会说,老威特这陈旧的教育方法一定消耗了大量的时间。然而,事实并非 如此,他每天只花费一二个小时教育威特。作为一个牧师,他的工作非常忙,即使想抽出更 多的时间也不可能。他在书中写道:"通过对威特的教育,我第一次领悟到儿童的发展潜力 是多么大。"

       小威特到8、9岁的时候,某些学科的水平已超过了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子永远是个普通人


我们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造就神童或未来的伟大学者。在100多年前,就有人对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提出质疑。为此,老威特作了如下辩解:

  人们以为我是带着塑造学者的目的来教育儿子的。甚至有些人以为我想造就一个神童, 为的是获得名誉。其实,这些看法都是对我的误解。我只是想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 所以才挤出自己仅有的一点智慧,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尽力把他培养成健康、活泼、幸福的青年。

  我喜欢身体和精神全面发展的人,讨厌学究。所以每当我看到儿子过于迷恋希腊语、拉丁语或者数学时,就立即想办法纠正他。

  人们以为我只是发展孩子的大脑,这是对我的又一误解。我和妻子共同努力来帮助儿子发展常识、爱好和想像力。我不喜欢缺乏常识和爱好的人,同时,我还尽力使儿子成为一个 既懂感情,又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我讨厌学究,学究都是些呆头呆脑、板着面孔、难以相处的人。他们只懂得自己的专业,不论走到哪里都喜欢卖弄他的专业知识,而不管别人是否欢迎。同时他们又非常缺乏常识 ,往往喜欢发表拙劣的议论,被人们当成的笑柄。这就是学究。

  另外,学究们说话或者写文章喜欢装腔作势,使用一些很少听说过的学术用语,令人费解。他们认为具有常识和爱好的青年是俗人,说什么善于交际、会写诗的人终究不能成为一 个像样的学者。反之,看到那些写文章只会罗列晦涩的术语,喜欢堆砌毫无价值、又臭又长、除了本人谁也不懂的词句的青年,却说他们有出息。

  正如某个大学教授平时对学生所说的:"你们只要学会希腊语和拉丁语就行了。所谓科学和 外语一边喝茶一边说着话就能学会。"

  你瞧,他们就是这么荒谬。我怎么可能把儿子培养成这样的人呢?尤其是说我要造就神童好出名的说法,更是对我的诬蔑。什么是神童?不就是温室里的花朵吗?如果我打算把儿子培 养成什么神童的话,那我就成了害人和亵渎神灵的人了。

  通常,儿童才智过高容易被看成是偏才。如果说某人的孩子8岁就学会了六国语言,9岁就上 了大学,14岁就当了博士,那么他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容易被人忽略。

事实上,对于这个问题,老威特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要孩子 成才,而且还要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老威特为了把儿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品德教育 上花的精力比智力教育更多。这也是一位严肃认真的牧师必然要做的事情。因此,威特从小就受到特别虔诚的信仰教育,并以精通圣经著称。尤其是基督教的教义,他能全部背下来。 确实有很多牧师的儿子,熟读圣经,却喜欢胡作非为,一点也不懂得尊重别人。威特完全不是那样的人,人们都说他"像天使一样纯洁"。他确实是个非常虔诚、富于爱心、态度谦和的孩子。他从不跟人争吵,别说动物,就连一朵野花也不舍得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孩子的心灵


威特6岁时,我带他去L村的E牧师家去做客,并在他家住了几天。第二天吃早餐时,儿子弄 撒了一点牛奶。按我家的规矩,撒了食物是要受罚的,只能吃面包和盐。威特很爱喝牛奶, 加上E牧师全家都非常喜欢他,给他的牛奶是经过特意调制的,此外还有上好的点心。威特的脸红了一下,迟疑了一会儿,但终于没有喝牛奶。

  我假装没看见,E牧师家的人看到这种情况,沉不住气了,再三要他喝牛奶,可儿子还是 不 肯喝。E牧师家的人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喝,就一再劝说,威特终于说:"我洒了牛奶,就不 能喝了。"E牧师家的人都说:"没关系,喝吧,一点关系也没有。"我只顾吃我的点心, 仍然假装没看见。威特还是不喝,于是,E牧师全家推测,威特一定因为怕我责备才不敢喝 ,就向我发起了进攻。

  这时,我让威特出去一下,然后向E牧师全家说明了原因。他们听了都说;"一个才6岁 的孩子,因为一点小过错就不能吃他喜欢吃的东西,你的教育也太苛刻了吧。"我解释说: "不,威特并不是因为怕我才不喝的,而是因为从心里认识到这是约束自己的纪律,所以才 不喝。"可E牧师一家还是不相信,我只好说:"既然这样,那么我离开餐厅,你们把威特 叫来,再劝他喝,他肯定还是不会喝。"说完,我就离开了。

  他们把威特叫进去,热情地劝他喝牛奶、吃点心,但毫无作用。接着他们又换了新牛奶,拿出新点心对威特说:"吃吧,你爸爸不会知道的。"但儿子还是不吃,并一再说:"就算爸 爸看不见,但上帝能看见,我不能撒谎。"他们又说:"过一会儿我们就要去散步,你不吃 东西,半路上要挨饿的。"儿子回答说:"没关系。"E牧师一家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我 叫进去,儿子激动地流着泪如实地向我报告了情况。我听完后对他说:"威特,你对自己良 心的惩罚已经够了。我们马上要出去散步,你把牛奶和点心吃了,不要辜负了大家的心意, 过一会儿我们好出发。"儿子听我这么说,才高兴地把牛奶喝了。

  一个6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自制力,E牧师全家感到十分不解。

  读了这个故事,不知你有何感想,大家可能和E牧师家的人一样,也认为老威特的教育 太严格了。是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教育确实很严格。通常,严格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很 多痛苦,但他的教育却没有。这是因为他的教育方法合理。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这样,只要从小抓起,孩子就不会感到有任何的痛苦。孩子之所以害怕严格的教育,是因为刚开始时的教 育方法不当。教育孩子,就像砌砖头一样,一定要打好基础,老威特正是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按这样的教育思路,老威特从一开始,就对他要求很严格,家规始终如一。要知道 ,有时允许孩子这样做,有时又不允许,反而会给孩子带来痛苦。正如诗人席勒所说,我们不会对未曾得到的东西感到不满足。不允许做的事,一开始就不允许,孩子也就不会觉得有 什么痛苦了。老威特根据这个道理,从威特1岁时起,就严格要求,从未考虑过什么"孩子 太小可以放宽一些,长大后再严格一些"。

  然而,现在的许多年轻父母,高兴时对孩子不管不问,不高兴时又格外严厉,没有一个始终如一的规矩,这种朝令夕改的做法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紧张和混乱,从而认为地制 造教育孩子的障碍。

  要教育好孩子,父母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父母自己思想混乱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另外,父母双方的意见要一致,老威特就很注意这一点。他在对威特进行教育时,总是要得到 妻子的配合。

父母在家庭中的传统形象是所谓的严父慈母,如果这是指父母意见不同,或者宽严不一的话,那么这种家庭教育只能以失败告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伤害孩子的判断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有一个特点,就是严格而不专制。所谓专制是指强迫孩子服从。 老威特反对专制,他无论在教育方法上还是在其他方面,都很注意讲道理,理性地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卡尔·威特认为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扰乱孩子的判断力。所以他在批评孩子时,总是晓之以理,绝不让孩子挨了批评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比父母不搞清事实就错怪孩子更糟糕的事了。即使父母的责怪和禁令是对的,也应该让孩子明白其中原因,否则孩子就会口服心不服。可是,有太多的父母做不到这一点,其实这就是专制,专制会蒙 蔽孩子的理性,使他的判断力失常。

  老威特总是尽力搞清事实,避免错怪孩子。在责备他或者禁止他干某件事时,总是要说明原因,使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样做就不会使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受到损害。老威特说,如果 孩子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他的一生就不能正确地判断是非了。世界上有太多的孩子被扭曲了是非观念,这是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他在书中写道:

  有一次威特对人说了粗鲁的话,我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立即向人家道歉说:"我 儿子 是在乡下长大的,所以才说出这种话来。请您别介意。"这时威特就会意识到自己说了不该说的话,事后一定会和我谈到这件事。这时候我才对他说:"你的话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其实我也那么认为。但是在当着别人的面说就不合适。因为你说了那种话,N先生不是臊得 脸都红了吗?N先生喜欢你,又碍于爸爸的情面,所以没有说什么。但他一定生气了,他后来一直不说话,就是因为你的那些话伤害了他。"我不赞成威特的粗鲁,但又向他剖析了这 件事的是非,因此他的判断力也就不会受到损害了。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老威特又从另一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通过我的解释和分析,威特基本上就会明白自己错在哪里了。为了让大家明白我的教育 方法,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假设威特说:"可我说的是事实呀。"那么我就会进一步开导他:"是的,你说的是事实。但N先生可能有他自己的想法,才那么做的。他可能会想,我有我的考虑,你这么一个小孩懂什么。再说,即使你说的是事实,你也没有理由非那么说不可 。因为那是人人皆知的事,别人不都没有说话吗?如果你以为那事只有你一个人知道,那你就太傻了。反过来,如果别人当着大家的面揭你的短,你会舒服吗?其实揭你的短也不是什 么大不了的事。因为大人指出孩子的缺点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孩子难免有许多缺点,说出来也并不丢人。即使是这样,大人们不是也没有那样做吗?如果你认为他们都不知道你的缺点 ,那你就错了。他们知道你的缺点而不说是因为考虑你的自尊心,不想让你丢脸而已,现在你明白别人对你的好意了吧。而你应该怎么做呢?也应该像他们一样。圣经上不是说,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吗?所以当着大家的面,说出别人的过错是很不合适。"

  假如威特还是不理解,又提出:"那我不就成了撒谎了吗?"(事实上他是绝不会这样 问的)我就会继续开导:"不,当然不能说谎,说谎的人是伪君子。你完全没有必要说谎, 只要保持沉默就行了。如果所有的人都互相攻击,当众宣扬别人的缺点,那这个世界不就整天吵闹不休了吗?这样一来,我们也就不能安心地工作和生活了。"我会用这种方式,一直 到说到他想通了为止。不过,对威特来说,我用不着说这么多,几句话就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过错,含着眼泪保证不再那样做。

这就是老威特的教育方法。由于他的教育合情合理、绝不专制,所以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不会受到伤害。另外,由于威特掌握了丰富的词汇,并通晓词义,所以一点就通,根本不必多 说。对别的孩子来说,老威特的这种教育方法未必合适,因为不同的孩子所受的早期教育也不同,有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受过早期教育。表面上看,老威特的教育方法很散乱,其实有着 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希望读者应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6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和他的朋友们


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后,他的言谈举止,乃至内心深处都会留下环 境的印记。孩子往往因为太小,而不具备选择环境的能力,但是父母们应该清醒地处理这个问题,关注孩子的成长环境,留心孩子的小伙伴的品行,并加以适当的约束与引导。下面我 们将谈到老威特对这个问题的处理办法,当然,由于时代的限制,老威特的方法不一定完全正确,但至少会对你教育孩子有所启发。

  老威特和其他负责任的父母一样,从不对孩子放任不管。按他的说法,放任自流会使孩子不加选择地和任何孩子来往,从而染上各种坏习气。比如变得油滑,还有可能学会手淫。 他说他常常在路边看到孩子们赌博,不知道为他们拉过多少次架。

  孩子们由于不懂事,经常互相扔石头。结果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把眼睛打瞎,或者留下别的残疾,这的确是很危险的。扔雪球也不保险,有的孩子把雪球捏得像石头一样硬,这样 的雪球打出去很容易使对方受伤。老威特写道:"我遇到瞎眼、缺鼻子、少指头或腿瘸的孩子时,往往会寻问他们受伤的原因,结果大多是在玩耍中受的伤。这使我感到十分震惊。" 出于这个原因,老威特绝不让儿子乱跑。不仅如此,也很少让他和别的孩子一起玩。他说:

  "人们总是对我说,孩子必须有游戏伙伴。否则,他就会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以致情绪低落 ,性格怪异。说得多了,我终于听从了他们的意见,和妻子商量后,为儿子选了两个小女孩 做伴儿。两个小女孩都受过最好的教育,会唱歌、跳舞,威特和她们玩得很愉快。可是结果却像我担心的那样,很不理想。自从让威特和两个小女孩一起玩以后,以前不任性的他变得 任性了,从不说谎的他也开始说谎了,说话也变得粗俗了,并且开始变得傲慢起来。这是由于两个小女孩凡事都顺着他造成的。于是我们就告诉她们,不能什么都听威特的,如果威特 自以为是,就告诉我,可是没用。于是就不让威特再和别的孩子玩了。

  "认为孩子不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这是十分错误的想法。当然,孩子们在一起时非常 自在,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当然喜欢这样。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的乐趣吧,但我看,这样的乐趣还不如没有好。如果我们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和他们一 起玩耍的话,他们同样会感到高兴,而且这是有益无害的。这样一来,孩子既不会任性,也不会自以为是,更不会沾染上恶习。只让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会有弊 端。如果是坏孩子,害处就更大了。如果好孩子能把好习惯传给坏孩子,当然再好不过。但遗憾的是,事情根本不像我们希望的那样,而恰恰是坏孩子的坏习惯非常快地传给了好孩子 。这是因为学习好习惯需要付出努力,而染上坏习惯却无须任何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学校正是孩子们的恶习集中的场所,是非常危险的地方。这种危险,在风气不好的学校尤其严 重。所以如果家里有充分的学习条件的话,最好不要送孩子去学校。但大多数家庭都做不到这一点,所以学校应该尽最大努力来杜绝坏习气,对学生们的游戏进行严格的监督。"

当然了,杜绝孩子的社交生活显然很不明智,但父母至少可以做到让孩子有选择地交友以保 持他天真与快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2-28 18:19 , Processed in 0.058940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