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jh123456

育儿天地(578-592楼ZT《教儿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17 尊重孩子的意愿


    一天晚上,齐齐的爸爸对他说:“从明天开始,我们要把你送到爷爷家里住一个月。到了那里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惹他们生气,知道吗?”

  听到爸爸的话,齐齐很吃惊,接着大声地反对:“为什么要把我送到爷爷那里,我不去!”

  “不去不行,这个月爸爸和妈妈都要出差,没有人照顾你!”爸爸生气地对齐齐说。

  “为什么你们不问我愿意不愿意呢?我不想去爷爷家!”齐齐难过得快要哭了。

  “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你懂什么啊?这事你同不同意都得这样了,我和你妈妈都出差,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吧”爸爸一脸怒气地对齐齐说。

  第二天,齐齐被爸爸送到了爷爷家里。他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开始恨他的爸爸妈妈了。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当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总以为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即使跟他们商量也没有用。

  当然,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让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完全应该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孩子的意见也非常重要,甚至能对整个事情产生重大的影响。

  陈先生和妻子准备买一套新房子。他们挑来挑去,觉得两个楼盘比较中意。但这时候,夫妻两人的意见却出现了不一致。

  一天,夫妻俩又因为房子的事情争执起来。这时候,陈先生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彤彤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要买房子怎么从来都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呢?”

  两个人立刻停止了争吵,奇怪地看着彤彤,半天没说出话来。

  “你能有什么意见,小孩子懂什么啊。”陈先生首先从惊异中醒过神来。

  “就是,买房子是大人的事,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妈妈接着说。

  “买房子是全家人的事,我也是家里的一员为什么不关我的事呢?”彤彤生气地问。

  “可是你懂房子吗?小孩子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管这么多闲事。”爸爸朝彤彤一摆手,很不耐烦地说。

  “谁说我不懂,我知道爸爸要买新时代花园,我还知道,那里的房子根本不能买。”

  “为什么不能买,你知道什么啊?”陈先生吃惊地问。

  “新时代花园的旁边有一片空地对吧?那里马上就要建化工厂了,爸爸想以后天天都闻化工厂的怪味吗?!”

  “什么?化工厂?我怎么不知道?你听谁说的啊?”陈先生非常疑惑地问彤彤。

  “我同学的爸爸是化工厂的厂长。那天我和他说你们想买新时代花园的房子,他说不能买,因为他爸爸告诉他化工厂马上就要搬过去,他还说化工厂的气味能熏死人呢。”

  “真的吗?要真是那样,这房子就真不能买了。”陈先生自言自语地说。

  后来,陈先生打听了一下,彤彤说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于是他在另一个楼盘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人乔迁新居,生活得非常幸福。

  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项决定,他也会主动跟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隐瞒父母,一意孤行。

  因此,父母应该随时记住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遇事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表示不满或者反对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争取孩子的理解,而不能强制孩子服从甚至恐吓孩子。

  当遇到与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应该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说:“孩子,有件事和你密切相关,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当遇到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大事时,应该让孩子知道,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告诉孩子:“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想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17 尊重孩子的意愿


    一天晚上,齐齐的爸爸对他说:“从明天开始,我们要把你送到爷爷家里住一个月。到了那里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惹他们生气,知道吗?”

  听到爸爸的话,齐齐很吃惊,接着大声地反对:“为什么要把我送到爷爷那里,我不去!”

  “不去不行,这个月爸爸和妈妈都要出差,没有人照顾你!”爸爸生气地对齐齐说。

  “为什么你们不问我愿意不愿意呢?我不想去爷爷家!”齐齐难过得快要哭了。

  “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你懂什么啊?这事你同不同意都得这样了,我和你妈妈都出差,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吧”爸爸一脸怒气地对齐齐说。

  第二天,齐齐被爸爸送到了爷爷家里。他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开始恨他的爸爸妈妈了。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当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总以为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即使跟他们商量也没有用。

  当然,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让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完全应该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孩子的意见也非常重要,甚至能对整个事情产生重大的影响。

  陈先生和妻子准备买一套新房子。他们挑来挑去,觉得两个楼盘比较中意。但这时候,夫妻两人的意见却出现了不一致。

  一天,夫妻俩又因为房子的事情争执起来。这时候,陈先生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彤彤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要买房子怎么从来都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呢?”

  两个人立刻停止了争吵,奇怪地看着彤彤,半天没说出话来。

  “你能有什么意见,小孩子懂什么啊。”陈先生首先从惊异中醒过神来。

  “就是,买房子是大人的事,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妈妈接着说。

  “买房子是全家人的事,我也是家里的一员为什么不关我的事呢?”彤彤生气地问。

  “可是你懂房子吗?小孩子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管这么多闲事。”爸爸朝彤彤一摆手,很不耐烦地说。

  “谁说我不懂,我知道爸爸要买新时代花园,我还知道,那里的房子根本不能买。”

  “为什么不能买,你知道什么啊?”陈先生吃惊地问。

  “新时代花园的旁边有一片空地对吧?那里马上就要建化工厂了,爸爸想以后天天都闻化工厂的怪味吗?!”

  “什么?化工厂?我怎么不知道?你听谁说的啊?”陈先生非常疑惑地问彤彤。

  “我同学的爸爸是化工厂的厂长。那天我和他说你们想买新时代花园的房子,他说不能买,因为他爸爸告诉他化工厂马上就要搬过去,他还说化工厂的气味能熏死人呢。”

  “真的吗?要真是那样,这房子就真不能买了。”陈先生自言自语地说。

  后来,陈先生打听了一下,彤彤说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于是他在另一个楼盘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人乔迁新居,生活得非常幸福。

  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项决定,他也会主动跟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隐瞒父母,一意孤行。

  因此,父母应该随时记住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遇事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表示不满或者反对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争取孩子的理解,而不能强制孩子服从甚至恐吓孩子。

  当遇到与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应该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说:“孩子,有件事和你密切相关,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当遇到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大事时,应该让孩子知道,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告诉孩子:“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想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17 尊重孩子的意愿


    一天晚上,齐齐的爸爸对他说:“从明天开始,我们要把你送到爷爷家里住一个月。到了那里一定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不要惹他们生气,知道吗?”

  听到爸爸的话,齐齐很吃惊,接着大声地反对:“为什么要把我送到爷爷那里,我不去!”

  “不去不行,这个月爸爸和妈妈都要出差,没有人照顾你!”爸爸生气地对齐齐说。

  “为什么你们不问我愿意不愿意呢?我不想去爷爷家!”齐齐难过得快要哭了。

  “大人决定的事还要问你同不同意,你懂什么啊?这事你同不同意都得这样了,我和你妈妈都出差,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放在家里吧”爸爸一脸怒气地对齐齐说。

  第二天,齐齐被爸爸送到了爷爷家里。他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他开始恨他的爸爸妈妈了。

  孩子也是家庭的一员。当遇到事情尤其是和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父母应该征求孩子的意见,并尽量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总以为孩子太小,根本没有思考问题的能力,即使跟他们商量也没有用。

  当然,生活中有些大人的事情是不必让孩子知道的,但是有些事情却完全应该让孩子参与讨论,尤其是关于孩子的一些事情。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

  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

  孩子和父母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父母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前,不妨听听孩子的意见,有时候,孩子的意见也非常重要,甚至能对整个事情产生重大的影响。

  陈先生和妻子准备买一套新房子。他们挑来挑去,觉得两个楼盘比较中意。但这时候,夫妻两人的意见却出现了不一致。

  一天,夫妻俩又因为房子的事情争执起来。这时候,陈先生女儿—上小学六年级的彤彤终于忍不住了,大声对爸爸妈妈说:“你们要买房子怎么从来都没有征求过我的意见呢?”

  两个人立刻停止了争吵,奇怪地看着彤彤,半天没说出话来。

  “你能有什么意见,小孩子懂什么啊。”陈先生首先从惊异中醒过神来。

  “就是,买房子是大人的事,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妈妈接着说。

  “买房子是全家人的事,我也是家里的一员为什么不关我的事呢?”彤彤生气地问。

  “可是你懂房子吗?小孩子好好学习就可以了,别管这么多闲事。”爸爸朝彤彤一摆手,很不耐烦地说。

  “谁说我不懂,我知道爸爸要买新时代花园,我还知道,那里的房子根本不能买。”

  “为什么不能买,你知道什么啊?”陈先生吃惊地问。

  “新时代花园的旁边有一片空地对吧?那里马上就要建化工厂了,爸爸想以后天天都闻化工厂的怪味吗?!”

  “什么?化工厂?我怎么不知道?你听谁说的啊?”陈先生非常疑惑地问彤彤。

  “我同学的爸爸是化工厂的厂长。那天我和他说你们想买新时代花园的房子,他说不能买,因为他爸爸告诉他化工厂马上就要搬过去,他还说化工厂的气味能熏死人呢。”

  “真的吗?要真是那样,这房子就真不能买了。”陈先生自言自语地说。

  后来,陈先生打听了一下,彤彤说的消息确实是真的。于是他在另一个楼盘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人乔迁新居,生活得非常幸福。

  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

  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项决定,他也会主动跟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隐瞒父母,一意孤行。

  因此,父母应该随时记住孩子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遇事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表示不满或者反对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给孩子解释,争取孩子的理解,而不能强制孩子服从甚至恐吓孩子。

  当遇到与孩子密切相关的事情时,应该主动征求孩子的意见。对孩子说:“孩子,有件事和你密切相关,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当遇到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大事时,应该让孩子知道,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告诉孩子:“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想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项决定,他也会主动跟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隐瞒父母,一意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孩子的意愿,遇事经常和孩子商量,是对孩子的一种赏识和尊重。父母尊重孩子的意愿,不仅是因为孩子有权知道自己的事情,这更是对孩子的分析和判断能力的赏识,相信孩子有能力分析和决定家庭中的事务。赏识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有知情权和参与权,这样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他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对家庭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局观。对于父母来说,对孩子的尊重是了解孩子最好的途径。如果父母尊重了自己的孩子,孩子反过来也会尊重父母。只有父母想了解孩子的想法时,孩子才会大胆地告诉父母。 另一方面,如果父母经常和孩子商量事情,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需要做一项决定,他也会主动跟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而不是隐瞒父母,一意孤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18 尊重孩子的想法


    周末,陈女士和来她家玩的同事聊天,说到单位几个年轻人谈恋爱的事。

  “听说小赵又失恋了,你知道吗?”陈女士说。

  “是吗?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同事很惊讶。

  “还不是小王,已经好长时间不理小赵了,听说又在医学院找了一个研究生,正打得火热呢!”

  “啊?小王怎么这样啊,不是跟小赵谈得好好的吗?人家小赵也不错啊,真是的!”

  这时,一直在旁边看电视的儿子明明突然说话了:“我要是小赵叔叔,才不理小王阿姨呢,她太坏了!”

  “到你房间去,大人说话你搭什么腔,你懂什么啊,讨厌的孩子!”陈女士站起来,拉着明明的胳膊就走。明明撅着小嘴,一边走还一边小声嘟囔:“本来就是吗!”

  孩子懂事以后,便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一件事,并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大人和孩子的世界确实不同,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却一直在向大人靠近。他们对大人世界的事情发表意见和想法,说明他们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时,父母应该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孩子想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予积极的赏识和尊重。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父母千万不要忽略和压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即使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断他们;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下去,允许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一天晚上,小辉很忧伤地对妈妈说:“一休的妈妈怎么这么狠心啊,把一休送到庙里当和尚,还不让一休回家看她!”

  “孩子,这不是狠心。她把一休送到庙里,是因为她希望一休能在那里得到教育和磨练,以后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妈妈温柔地对小辉说。

  “可是一休才多大啊,为什么不等到他长大以后再把他送到庙里呢?”

  “孩子,人在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你在上面画红的,他就是红的;而你在上面画黑的,他就变成了黑的。所以,妈妈让一休从小就在庙里受教育,这样才能让一休更加聪明、更加坚强,如果等一休长大了再去庙里,那时候就晚了。”

  “那我是不是也要去庙里当和尚,以后才能成为了不起的人呢?可是我离不开妈妈啊。”小辉不是那么担忧了,眼睛里开始闪出光芒。

  “当然不用,寺庙只是象征着一个受教育、受锻炼的环境,就像学校一样,你在学校也可以受到教育和锻炼啊。如果你想成为和一休一样聪明的人,就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认真听讲,争取把老师讲的知识全部学会。”妈妈抚摸着孩子的头发,微笑着对孩子说。

  “妈妈我明白了,我一定好好学习,变得像一休那么聪明,我也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孩子蹦了起来,搂着妈妈的脖子大声说。

  “好孩子,妈妈相信你!”妈妈高兴地亲了小辉一下。

  孩子经常会在看动画片或漫画书的过程中产生一些想法。对于这些孩子世界里的事物,父母不能漠不关心,而应该主动去了解它们,和孩子一起去欣赏和思考。

  孩子主动和父母谈到孩子世界的事情,是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和安慰。这时,父母应该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交谈。如果故事中的妈妈不是这样的,而是因为劳累一天的缘故,对小辉的问题不理不睬:“一休是谁啊?什么当和尚啊?小孩子到一边玩去!”事情的结果将会是怎样呢?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因此,不论是孩子想要讨论大人世界里的话题,还是大人想要进入孩子的世界,这种彼此之间交流都显得尤为重要。

  赏识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想要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吧。

  当孩子在你和客人谈话时突然想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打击和压制他们。你应该说:“好吧孩子,你也来说说你的观点!”

  当孩子说的观点是正确的,你应该说:“孩子,你说得很对!”

  当孩子主动和你谈起他对某件事情的感受和想法,不要不耐烦地敷衍了事,而应该对孩说子:“我们一起聊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应该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理解孩子的心情、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孩子想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予积极的赏识和尊重。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想法,不仅可以进一步锻炼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通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和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从而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思想。

  父母千万不要忽略和压制孩子的想法,即使他们说得不对,即使他们的想法幼稚可笑,也不能嘲笑和打断他们;不要总是以大人的思维来要求孩子,而应该让孩子说下去,允许孩子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孩子主动和父母谈到孩子世界的事情,是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是想从父母那里得到解答和安慰。这时,父母应该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想法,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交谈。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因此,不论是孩子想要讨论大人世界里的话题,还是大人想要进入孩子的世界,这种彼此之间交流都显得尤为重要。

  赏识孩子,就一定要尊重孩子。当孩子想要向你表达他的想法和观点时,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耐心倾听孩子的话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19 尊重孩子的理想


    7岁的璐璐由父母领着到医院看病。璐璐刚上小学一年级,但已有两年钢琴的学习经历。母亲对医生说,她一进老师家门就哭,一开始练琴就泪流满面,还可怜巴巴地哀求说:“妈妈,我真的不想学。”虽然母亲心软,但父亲坚持要她学琴,并且把特长与升学联系在一起,认为学成以后孩子就有机会成为特长生,这对上重点中学有加分的好处。

  钢琴老师还给她布置了家庭作业:每天必须练习4首练习曲。一旦孩子琴弹得不好,父亲就用手指戳她的头,还推搡她,大声训斥她。

  璐璐就这样承受了两年,终于有一天扛不住了:她经常挤眼睛、努嘴巴、耸肩膀,胳膊腿还控制不住地乱动。班主任也向家长反映:“璐璐上课挤眉弄眼,还摆肩膀,经常突然尖叫,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

  后来,医生诊断璐璐患了抽动症,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康复。

  上面这个故事正是由于家长不尊重孩子的理想,逼迫孩子学习钢琴,造成孩子精神上极大的压力和内心长时间的压抑,从而诱发了疾病。

  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往往喜欢为孩子设计理想。从上小学开始,就为了孩子的理想一步步规化好了,甚至想到了孩子以后要上哪所大学的什么专业。为此,父母不顾孩子的爱好和理想,强迫孩子按自己设计的轨道发展,如果孩子有一步没有符合自己的意愿,就对孩子的所有努力和成绩全盘否定,甚至打骂孩子。

  作为家长,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这就太让人遗憾了。

  所谓赏识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选择。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时,必须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理想,进而理解孩子的理想、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设计产生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商量探讨,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赏识和尊重孩子理想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父亲和上小学四年级的孩子一起看电视。孩子见屏幕上的律师威严、气派,一会儿引经据典,一会儿举例证明,说得大家一个个点头称是,敬佩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便对父亲说:“我以后也要当律师。”

  父亲立即说:“你的理想很好,我支持。当律师是非常威风的,能够在法庭上滔滔不绝地为人辩护。但是,想要当律师就必须把许多法律条文背得滚瓜烂熟,还必须要学习很多其他多方面的知识,以后还要处理社会上各种关系。你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律师,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做好作律师的准备!”

  听父亲这么一说,孩子对律师的职业更加憧憬了。从此,他对于律师应该学习的课程及行为习惯都非常重视了。

  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自然而然地萌发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赏识和支持。但支持不是简单地说句好,更不是马上提出要求,或者用纯理性的、非常严格的终极标准要求孩子,这会让孩子知难而退,轻易放弃。真正的支持应该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基础,进行适当启发和引导。

  当孩子对父母的安排表示反感的时候,父母应该充分考虑到孩子的爱好和兴趣。你可以说:“告诉妈妈你喜欢哪项活动?”

  当孩子对父母表达自己的爱好和理想的时候,应该告诉孩子:“你的理想真不错,我支持你,相信通过你的努力一定会实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家长,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无可厚非,但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前途,而给孩子过大的压力,结果让孩子不堪重负而走向极端,这就太让人遗憾了。

  所谓赏识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的理想和选择。家长在培养孩子的业余爱好时,必须首先征求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理想,进而理解孩子的理想、知道孩子的真正需要。即使孩子的理想与父母的设计产生偏差,也要平静地与孩子沟通,在尊重孩子理想和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商量探讨,让孩子充分理解父母的想法,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孩子。

  在赏识和尊重孩子理想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问题:不要在孩子建立理想的初期给孩子太多的压力和警示,这样很容易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孩子树立理想,并为理想而努力。

  孩子在接触新鲜事物时,会自然而然地萌发理想,父母如果觉得是合理的,就应给予赏识和支持。但支持不是简单地说句好,更不是马上提出要求,或者用纯理性的、非常严格的终极标准要求孩子,这会让孩子知难而退,轻易放弃。真正的支持应该以孩子的现实准备为基础,进行适当启发和引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0 尊重孩子的朋友


    娟娟的好朋友小丽,经常到娟娟家玩。可是,每次小丽走后,家里都会变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次,爸爸对娟娟说:“千万不要向小丽学,你看家里被她弄得多乱,这种孩子没有人会喜欢的。”

  听了爸爸的话,娟娟非常不高兴,噘着小嘴对爸爸说:“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进了房间。

  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感觉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密,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我们的经历说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心灵。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小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

  小强的妈妈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妈妈问小强:“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

  “当然是啊!”小强回答妈妈。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

  后来,小强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

  其实,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跟大人在交往中互相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孩子们的学习比较简单和直接罢了,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常常通过“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这是一种简单的机会均等的民主手段,却可以培养孩子们“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思想。孩子们常在一起玩儿“过家家”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买菜、做饭、睡觉、扫地以及娶媳妇、走亲戚等等。这是成人社会现象在儿童社会中的折射,孩子们在“过家家”中了解了很多社会知识,也锻炼了初步社交能力。再如,孩子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不管问题解决与否、解决得合理与否,他们的认识总会前进一步,这也是学习社会的一个过程。如果孩子没有朋友,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再次,鼓励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小朋友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家长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通过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做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当孩子有了好朋友之后,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朋友,并发现和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你可以说:“你的朋友真不错,有很多优点,你们要互相学习哦!”

  要鼓励孩子和朋友交往,多参与集体生活,可以用赏识的口气鼓励孩子交朋友。你可以说:“听说你有新朋友了,你的交往能力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0 尊重孩子的朋友


    娟娟的好朋友小丽,经常到娟娟家玩。可是,每次小丽走后,家里都会变得一片狼藉,玩具扔得到处都是。一次,爸爸对娟娟说:“千万不要向小丽学,你看家里被她弄得多乱,这种孩子没有人会喜欢的。”

  听了爸爸的话,娟娟非常不高兴,噘着小嘴对爸爸说:“不许你这样说我的朋友!”说完就闷闷不乐地进了房间。

  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

  作为成年人,我们都有一种体会: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总感觉非常兴奋,对儿时的朋友更是感到特别亲密,说起与童年朋友一起做的各种趣事,如数家珍。我们的经历说明: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心灵。

  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小强有一个坏毛病,就是自己的东西总乱扔一气,结果到用的时候却怎么都找不到。后来,他认识邻居家一个叫芊芊的小女孩,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儿。

  小强的妈妈发现芊芊非常爱干净,自己的东西也从来都是整理得井井有条。于是,妈妈问小强:“你和芊芊是好朋友吗?”

  “当然是啊!”小强回答妈妈。

  “好朋友就应该互相学习,你看芊芊多爱干净,总是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芊芊可能就不会和你做好朋友喽。”

  后来,小强果然改掉了乱扔东西的坏习惯,自己的东西也收拾得整齐多了。

  其实,孩子之间的互相学习跟大人在交往中互相学习是一样的,只不过孩子们的学习比较简单和直接罢了,而这恰恰是孩子们所需要的。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

  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常常通过“手心、手背”的方法决定由谁“当皇帝”、“当大将”、“当解放军”、“当坏蛋”……这是一种简单的机会均等的民主手段,却可以培养孩子们“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思想。孩子们常在一起玩儿“过家家”的游戏,扮演不同的角色,演绎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买菜、做饭、睡觉、扫地以及娶媳妇、走亲戚等等。这是成人社会现象在儿童社会中的折射,孩子们在“过家家”中了解了很多社会知识,也锻炼了初步社交能力。再如,孩子们常常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得面红耳赤、不可开交,不管问题解决与否、解决得合理与否,他们的认识总会前进一步,这也是学习社会的一个过程。如果孩子没有朋友,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再次,鼓励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小朋友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家长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通过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如果孩子已经交上了朋友,家长要及时给予肯定,比如对孩子说:“真高兴你有了自己的朋友,听说你的朋友很棒,你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或者说:“听说你交的朋友很出色,我很想见见他,你看可以吗?”

  如果孩子还没有朋友,则应积极帮孩子寻找。比如鼓励孩子与家附近的小朋友一起玩,与同事或同学的孩子一起玩。并适时和孩子讨论他们交往的情况,帮助孩子分析并做出选择。

  另外,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当孩子有了好朋友之后,要及时了解孩子的朋友,并发现和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孩子们互相学习。你可以说:“你的朋友真不错,有很多优点,你们要互相学习哦!”

  要鼓励孩子和朋友交往,多参与集体生活,可以用赏识的口气鼓励孩子交朋友。你可以说:“听说你有新朋友了,你的交往能力真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3 | 显示全部楼层
赏识和尊重孩子,应该支持孩子的社会交往、尊重孩子的朋友,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尊重而更加信赖父母,而且还可以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和交往,促使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孩子需要朋友,孩童时代的友谊是非常珍贵的。朋友的缺失不仅使孩子的童年极为孤独,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因此,父母应该珍视孩子的朋友,通过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朋友,培养孩子团结友爱、协作互助的良好习惯和健康的心灵。首先,可以通过赏识孩子朋友的优点,让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主动学习,克服自己的缺点。 其次,尊重孩子的朋友,鼓励孩子与小朋友们交往,可以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和交际能力。再次,鼓励孩子在与小朋友的交往中培养群体意识,可以克服孩子过强的个体意识。朋友之间的群体生活可以克服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让他们遵从群体活动规则,认识到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如果只顾自己,就会受到朋友们的排斥,小朋友会看不起他,不跟他玩儿,将会促使孩子最终向群体规范“投降”。“合群”是人的重要品质和能力,这是家长无法口授给孩子的。

  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交朋友,当孩子有了朋友之后,应该通过赏识和尊重,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

  要欢迎孩子的朋友到家里来。把孩子的朋友当成自己的朋友一样,采取热情欢迎的态度。当小朋友来家里时,家长应该说:“我们家来朋友啦,欢迎欢迎。”或者“真高兴我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朋友,你们能来太好了!”而且要鼓励孩子认真接待,让孩子的朋友感觉到你对他们的支持和赏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1 尊重孩子的隐私


    莫莫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想起昨天晚上的作业忘记放进书包里了,于是急忙往家跑。当他掏出钥匙打开家门,看到妈妈正从自己房间里走出来,脸上带着不自然的表情。莫莫走进房间去拿作业,一推门,愣住了,他看到自己书桌的三个抽屉全部敞开着,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生日礼物、贺卡乱七八糟地堆在桌子上。

  莫莫非常生气地质问妈妈:“你为什么翻我的抽屉?”

  没想到妈妈却比他还生气:“怎么了?我当妈妈的看看儿子的东西还有错吗?”

  “可是你应该经过我的允许才能看!”莫莫也毫不示弱。

  “小孩子有什么允许不允许?别忘了我是你妈妈,好了,快去上学吧!”妈妈毫不在乎地对莫莫说。

  后来,莫莫把书桌上的抽屉都上了锁,就连日记本都换成了带锁的。

  一幅四格漫画,配有这样四句话:“你翻看了孩子的书包”,“你偷看了孩子的日记”,“你拉开了孩子的抽屉”,“你也锁住了孩子的心,请尊重孩子的隐私权!”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尽情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监听、偷看日记等。

  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被父母破坏了。

  报纸上刊登过这样一条消息:某市一位初中女生回到家后,遭到爸爸的大声训斥。原来爸爸趁女儿不在家,偷看了一位男生写给她的信。女儿非常生气,说爸爸的这种行为是“违法”的。但是,爸爸以一记响亮的耳光惩罚了女儿的不敬。第二天,女儿失踪了。若干天后,在离家50里处的河湾里,女儿的尸体被人发现了。

  赏识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世界”。用赏识和尊重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主动说出他的想法,这才是父母应该努力达到的效果。

  刘佳上五年级了,他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一天,他正在房间里写日记,听到有人敲门,“是谁?”

  “是妈妈,我可以进来吗?”“请进!” 刘佳一边答应,一边把日记本合起来。

  原来妈妈是给他送牛奶来了。“又在写日记啊?”妈妈问道。

  “是啊,你可不能偷看哦!”刘佳娇嗔地“警告”妈妈。

  “好,妈妈不看。其实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不光要写日记,还要拿个小锁把日记本锁住,生怕别人偷看了我的日记。”妈妈一边抚摸着刘佳的头发,一边说道。

  “那有人偷看过你的日记吗?”刘佳好奇地问妈妈。

  “没有,他们看我日记上有锁,就知道我不希望别人看我的日记,也就不看了。想想那时候挺好玩的,一把小锁,仿佛锁住了自己的快乐,呵呵。”妈妈笑着对刘佳说。

  “我的日记里也有好多快乐。”刘佳对妈妈说。

  “我知道,其实妈妈很希望能分享你的快乐,也包括忧愁。不过妈妈会尊重你的意愿,不会偷看你的日记的!”妈妈真诚地说。

  “既然妈妈这么说,我倒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日记了。”

  就这样,妈妈既尊重了刘佳的意愿和隐私,又得到了刘佳的信任和爱。

  赏识和尊重孩子,确实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这是密切亲子关系、获得孩子信任的基础。

  在生活中,父母要密切注意孩子在态度和行为上的细微变化。当孩子希望自己的房间没有人打扰时,父母就不要随便进入;当孩子希望拥有记录自己秘密的日记本时,父母就不要偷看,更不能采取打骂体罚的方式。

  当你用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去赏识和尊重孩子,孩子也同样会尊重你,从而把你当成他的好朋友。当他们遇到什么事情或者心中有秘密的时候,才有可能主动向你谈起。

  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当你需要进入孩子的房间时,应该敲门,并礼貌地问他:“我可以进来吗?”

  当孩子写日记或者写信时,如果你想看,必须经过孩子的允许。你可以说:“孩子,在写什么呢?妈妈可以看看吗?”

  当你想帮助孩子收拾房间、书桌或者书包时,最好应该让孩子知道。你应该说:“让妈妈帮你收拾,你看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然而,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总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可以尽情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甚至粗暴干涉,拆信、监听、偷看日记等。

  如果父母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这往往会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孩子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这样,父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原本和谐的亲子关系也就被父母破坏了。

  赏识孩子,就应该尊重孩子,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世界”。用赏识和尊重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孩子主动说出他的想法,这才是父母应该努力达到的效果。赏识和尊重孩子,确实尊重孩子的隐私权,这是密切亲子关系、获得孩子信任的基础。记住,你越尊重孩子的隐私,你与孩子的距离也就越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2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孩子放学回家时,看到妈妈正在厨房做饭。他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告诉你一件事情……”

  孩子的话还没说完,妈妈就喝道:“作业做完了吗?”

  显然,刚进门的孩子肯定还没来得及做完作业。于是,妈妈就呵斥:“还不快去做作业,什么话等做完作业再说!”

  沮丧的孩子只得灰溜溜地回房间去做作业。

  当一个人受到委屈或者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心中的怨气和不满会越积越多,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赏识和理解,还需要可以倾诉的对象。倾听是理解的方法之一。成长中的孩子,由于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难怪有些孩子说:“你们总说让我好好学习,将来当这个家那个家,那你们怎么没有当这个家那个家呢?”“你们当父母的是人,我们孩子也是人,凭什么总得听你们的,为什么不听听我们的意见呢?”

  家长们由于工作忙、家务多,经常会不理解孩子的心声,常常对孩子的述说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仔细聆听孩子的倾诉,并能正确地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种做法对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赏识孩子,有时候要用爱的耳朵去倾听,从而理解孩子的心声。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一个赏识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一位少年曾经给我讲过一个他小时候的故事:

  一天,他和姑姑家的小表哥在房间里玩。本来玩得好好的,但是因为抢着玩电子游戏,两个人打起来。他被表哥推到地上,电子游戏机也给抢走了,他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时,母亲进来了,很温和地问他:“先不要哭,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呀?”于是他边哭边把事情的经过讲了一遍。母亲耐心地听他讲完,然后替他擦干眼泪说:“兄弟俩应该互相谦让,你先让哥哥玩一会自己再玩,相信你们都会很乖的。”

  表哥一会就把游戏机给了他,两个人又有说有笑地玩了起来。

  “当时我还以为母亲会大骂我们一顿呢,结果她并没有这样做。事情虽然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我仍旧记得。我觉得母亲很宽容、很理解我,允许我诉说委屈。”说起当年的事,少年仍然感慨不已。

  现实生活中,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哭。有些父母见到孩子哭泣就心疼得不得了,赶紧哄劝、安慰孩子,甚至为了不让孩子哭而满足他一些无理的要求。疼爱孩子诚然值得肯定,但是不能不分情况、不讲原则地疼爱。如果孩子一哭就去百般哄劝,会让孩子误以为可以用哭闹“骗取”父母的妥协。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往往用简单的一句“别哭了”、“哭什么哭”来强行制止孩子哭泣,这不仅起不到教育孩子的效果,而且会让孩子更加委屈和难过。他的心里本来就有不满,父母还不问缘由地训斥他,不是让他更难过、更委屈吗?

  如果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就能化解他的委屈,使他不再坚持满足原来的某些无理要求。因此,父母应该出于对孩子的赏识,给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心平气和地听孩子慢慢诉说,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并在教育的过程中给孩子适当的赏识和信任。

  一个孩子有段时间上学总迟到,老师为此找孩子的母亲谈话。母亲知道后,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在临睡觉前,问儿子:“告诉我,为什么你那么早出去,上学却总迟到?”孩子先是愣了愣,见母亲没有责怪的意思,就说:“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母亲听后笑了。第二天一早,母亲跟儿子一起去河边看日出。面对眼前的景色,她感慨万分:“真是太美了,儿子,你真棒!”这一天,儿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儿子发现书桌上放着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更要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从此,这个孩子再也没有迟到过。

  看完这个故事,我们不禁被那位深深懂得爱的母亲所打动。她没有粗暴地责问,没有无情地惩罚,而是选择了倾听。倾听之中,融入了对孩子的赏识、宽容、耐心和激励,给孩子创造了幸福、温暖的成长环境。

  试想,如果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不问青红皂白地将孩子打骂一顿,结果会是怎样呢?孩子那颗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欣赏美的纯洁心灵可能就从此消失了。

  每天都留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倾诉,而这时,父母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一位母亲每天晚饭后总爱带孩子出门散步半小时。此时,孩子像个欢快的小鸟,总喜欢叽叽喳喳地说在校的活动情况,如某个老师如何讲课,某个同学出了趣闻等。如果孩子在校受了什么委屈或犯了什么错误,他也会在母亲的耐心倾听下一吐为快。母亲针对孩子说的具体情况,常因势利导,作循循善诱的教导,让孩子知道一天来的得与失,知道哪些需要继续发扬,哪些需要注意修正。这样,孩子散步回家后心情怡然,做家庭作业时也顺心顺手多了。

  当孩子受了委屈而哭泣的时候,不要训斥孩子,而应该对他说:“先不要哭,告诉妈妈是怎么回事?”

  要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每天都要和孩子做有益的交谈。你可以说:“孩子,说说今天学校里的事情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和大人一样,不但需要赏识和理解,还需要可以倾诉的对象。倾听是理解的方法之一。成长中的孩子,由于思想不成熟,常常会出现违背正常逻辑的思维,家长应该帮助他们,但是要注意不能用喋喋不休的方式对他们讲话,否则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

  孩子也会有不顺心的事,也有感到委屈的时候。如果家长能仔细聆听孩子的倾诉,并能正确地疏导,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不足,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做。这种做法对加速孩子的成熟是非常有帮助的。赏识孩子,有时候要用爱的耳朵去倾听,从而理解孩子的心声。所以,家长最好每天拿出点时间来,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是一个赏识和理解孩子的好方法。

  父母最怕的就是孩子哭。有些父母见到孩子哭泣就心疼得不得了,赶紧哄劝、安慰孩子,甚至为了不让孩子哭而满足他一些无理的要求。疼爱孩子诚然值得肯定,但是不能不分情况、不讲原则地疼爱。如果孩子一哭就去百般哄劝,会让孩子误以为可以用哭闹“骗取”父母的妥协。

  如果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就能化解他的委屈,使他不再坚持满足原来的某些无理要求。因此,父母应该出于对孩子的赏识,给孩子一些宽容和理解,心平气和地听孩子慢慢诉说,弄清楚孩子哭泣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地教育孩子,并在教育的过程中给孩子适当的赏识和信任。每天都留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们倾诉,而这时,父母要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3 主动向孩子学习


    王先生工作很忙,和刚上初中的儿子沟通非常少。

  这段时间,他发现儿子总是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玩电脑,而他自己却对电脑一窍不通。当时买电脑也是妻子极力要买的,他并不十分赞成,因此现在看到这种情况,不免有些反感。于是,他总是批评儿子,让儿子少玩点电脑,可是儿子不仅不听他的话,还经常顶嘴。

  一次,儿子甚至对他说:“玩电脑没有什么不好,并且非常有意思,我知道你不会,要不我来教你吧!”

  听到儿子要教自己,王先生更加生气,咆哮着对儿子说:“笑话!儿子还教起老子来了!你的事我不管了,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于是,王先生再也不管儿子玩电脑,儿子也对王先生不理不睬,父子之间出现了深深的“代沟”。

  我国传统的家庭教育都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强调“父为子纲”、“长幼有序”。孩子应该向家长学习,相反,如果让家长向孩子学习,那肯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甚至是大逆不道。但是,如今的社会已经完全不同于以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家长已经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和孩子是平等的,甚至孩子凭借思想灵活、反应快的优势,在接受新事物上更胜一筹。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今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的工作和事业。

  当孩子遇到不明白的事情或出现错误,父母应该通过教育让孩子明白事理,改正错误和改进缺点。如果父母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点,而自己却不具备时,子女就变成了教育者,父母应该主动扮演受教育者,去请教孩子,向孩子学习。特别是在知识爆炸、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提倡父母向孩子学习,父母不要总是以教育者自居,而应该弯下身向孩子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成为孩子的朋友,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陈先生在一条繁华的马路上开了一家杂货店。他很会做生意,每天都有很多顾客光顾小店。经常会有一些外国游客来买东西,由于语言障碍,他只能通过“哑语”手势沟通,互相理解都很困难,生意也很难做成。

  在又一次与老外的生意失败后,他决心要学英语了。回到家,看到刚上初中的儿子正在背英语单词,于是就对儿子说:“爸爸也想学英语,怎么学呢?”儿子一听,非常高兴地对他说:“跟我学!”。

  从那天起,陈先生和儿子每天都很早起床,拿着书本,提着录音机,到公园里边听磁带边轻声朗读单词。就这样,每天从不间断。

  两年来,父子俩的英语水平大有提高。父亲从“英语盲”到能用英语接待外国顾客,不但做大了生意,还交了几个外国朋友呢!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在向孩子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在我们的教育方式遭到孩子的拒绝。比如说家长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和思想情况,如果我们以质问的口气去问孩子,孩子往往会三缄其口,不愿与我们交流。这时候,我们不妨采取向孩子讨教问题的方法。比如可以问孩子:“我在工作中有一个难题,能不能帮爸爸解决一下?”“我同事的小孩,跟你差不多年龄,他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你能不能帮忙出出主意?”等等。这时候,孩子感觉自己得到了父母的赏识、信任和尊重,会非常高兴地来帮忙,父母也就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发现孩子内心的想法,进而“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教育和引导孩子。

  另一种是孩子在某个领域确实强于父母的情况。因为孩子学习和适应新生事物的能力一般都会强于父母,这时候,父母应该虚心向孩子学习,从而更快地接受新的观念和新的事物。这样,不仅父母自己能够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还能通过向孩子学习,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有利于与孩子的沟通和理解。

  当孩子对某项事物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和长处时,作为父母,应该主动向孩子学习。你可以说:“孩子,妈妈真的弄不懂这个,你能教教我吗?”

  当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时,父母可以通过向孩子请教的方式获得他的信任。你可以说:“妈妈有一件事非常不理解,你能帮帮妈妈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德国心理学家黑尔加·吉尔特勒说过:“如果您放弃权力,放弃您的优越感,那么您得到孩子的信任和尊敬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在赏识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把自己与子女摆在平等的位置上。谁是教育者,谁是受教育者,应该是不断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现今社会,父母向孩子学习,不仅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赏识和尊重,而且有利于父母的知识更新和进步,促进父母的工作和事业。

  赏识孩子的知识,尊重孩子的特长,主动向孩子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不仅可以实现家庭情感的互动交流,营造家庭温馨学习的气氛,而且可以建立畅通无阻的亲子沟通渠道。父母与孩子平等对话,子女对长辈能尊重体谅,从而跨越代沟,实现两代人心灵上的双向互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细节24 主动向孩子道歉


    有一位妈妈苦恼地说:“有一天,我发现鱼缸被打破了。因为儿子平时比较好动,我就以为是儿子淘气时打碎的,还严厉地批评了他。他当时很委屈,一直说不是他打碎的。我以为儿子在狡辩,就打了他一下。晚上,孩子父亲回来了,说鱼缸是他拿东西时不小心打碎的,我才意识到自己错怪了孩子。但是,我是一个爱面子的人,我对儿子说:‘虽然不是你打碎的,但是,你平时太淘气,以后要注意。’没想到,儿子接下来有很长一段时间不愿意跟我说话。我知道当时我没有向他道歉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但是,我放不下家长的权威,而且,现在也不知道怎么跟儿子谈这件事。”

  被人冤枉、误解是件痛苦的事。当孩子犯了错误,经常会受到父母的训斥甚至打骂;但是当父母犯了错误,却往往没有人责备他们。

  在生活中,父母也经常会犯错误。错怪孩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自己宽恕自己。也许这个错误当时没有什么,但迟早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给孩子道个歉吧!家长并不一定要做到一贯正确,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徐敏和丈夫工作都很忙,于是把儿子送回乡下老家和爷爷奶奶生活。一次,儿子在一些大孩子的鼓动下,从奶奶那里拿走了10块钱。事后,在徐敏回乡下的时候,儿子的奶奶把这件事告诉了她。她非常生气,狠狠地训了儿子一顿,儿子也知道自己错了,答应妈妈以后一定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徐敏再次回乡下看儿子。到了晚上,儿子的爷爷又偷偷告诉她,儿子又拿走了他15块钱。徐敏立即把儿子叫过来,质问他是不是又拿了爷爷的钱。

  儿子大声说:“我没有拿!不是我拿的!”

  徐敏非常生气,大声训斥儿子:“不是你拿的,难道是爷爷冤枉你了?!”徐敏甚至要动手打他,被爷爷奶奶拉住了。

  “就是冤枉我了,我真的没拿!”儿子像一只受惊的小兔子,蜷缩在墙角,小声地抽泣着。

  第二天清晨,爷爷很不好意思地告诉徐敏,钱确实不是孩子拿的,而是他把钱放在抽屉里,忘记了,还以为是孩子又拿了他的钱。

  徐敏不禁一阵难受,她真的错怪儿子了。她立刻来到儿子身边,轻轻地抱着他,说:“儿子,我知道钱不是你拿的,是爷爷和妈妈错怪你了,妈妈给你道歉。”

  “妈妈,自从上次因为拿钱你批评我以后,我就再也没有拿过钱了,真的。”

  徐敏紧紧地抱着儿子,轻轻地说:“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孩子!爷爷老了,记性不好,你不要怪他。妈妈不相信你,是妈妈的错。”这时,儿子终于露出了笑容。

  因此,当父母错怪了孩子的时候,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歉意,从而坚持正确的行为和方向。

  给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家庭里,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统治者。在基于各种原因给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

  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当你误解或错怪了自己的孩子,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你可以说:“是妈妈错怪了你,妈妈给你道歉。”

  当你错误的行为和言语让孩子产生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并为此做了错误的事情,你应该说:“孩子,是妈妈错了,我们一起改正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活中,父母也经常会犯错误。错怪孩子,这也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父母可以自己宽恕自己。也许这个错误当时没有什么,但迟早会给孩子的生活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如果因为放不下面子而坚持不承认错误,让孩子蒙受冤屈,这不仅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伤害,而且会让孩子陷入迷茫之中,产生错误的观念和想法。

  因此,放下做家长的架子,诚恳地给孩子道个歉吧!家长并不一定要做到一贯正确,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家长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实际上是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父母产生由衷的崇敬,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给孩子道歉,要做到主旨明确,不要含糊其辞;态度要中肯,不要嬉皮笑脸;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你的道歉不是出于真心,让孩子怀疑你的诚意。

  家庭里,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定位为统治者。在基于各种原因给孩子道歉时,往往自我批评很少,借题发挥居多,甚至还是以批评孩子告终。这样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在道歉,而是在变相批评他,那么,这种道歉是无效的。合格的道歉应该使孩子感到父母对他的赏识和尊重。

  道歉时要心平气和,不要边发脾气边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否则,父母的威信会丧失,父母在孩子面前会显得软弱无能。所以,道歉一定要有的放矢,其目的是通过道歉让孩子感觉父母对他的尊重,明白为人处事的道理,而不是故意取悦和讨好孩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2-29 09:05 , Processed in 0.09402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