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jh123456

定律、法则、效应大汇集(ZT)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海潮效应?

海潮效应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引力过弱则无潮。此乃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依据这一效应,作为国家,要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于一个单位来说,重要的是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从历史体验海潮效应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了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燕昭王当了国君以后,他消除了内乱,决心招纳天下有才能的人,振兴燕国,夺回失去的土地。虽然燕昭王有这样的号召,但并没有多少人投奔他。于是,燕昭王就去向一个叫郭隗的人请教,怎样才能得到贤良的人。郭隗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一位国君,愿意用千金买一匹千里马。可是3年过去了,千里马也没有买到。这位国君手下有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这个人用了3个月的时间,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良马。可是,等他赶到这一家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了用很贵的价钱买的马骨头,很不高兴。买马骨的人却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您是真心实意地想出高价钱买马,并不是欺骗别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讲完上面的故事,又对燕昭王说:“大王要是真心想得人才,也要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你是真心求贤。你可以先从我开始,人们看到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得到重用,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就会来投奔你。”燕昭王认为有理,就拜郭隗为师,还给他优厚的俸禄。并让他修筑了“黄金台”,作为招纳天下贤士人才的地方。消息传出去不久,乐毅、邹衍和剧辛等一大批贤士纷纷从各自的国家来到燕国。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终于强盛起来,终于打败了齐国,夺回了被占领的土地。

  用买马骨的方法来买得千里马,用修筑黄金台的方法来吸引天下的人才,所运用的都是用人中的一种海潮效应。人才乃强国之本。求贤纳士,选人用才,贵在诚心实意。燕昭王采纳郭隗建议,不以“才”小而不敬,敢向天下人昭示自己尊重人才、招募人才的诚心,所以四方贤士纷至沓来,燕国由此日渐强盛,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作为一个组织,必须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加大对人才的宣传力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组织文化,吸引外来人才加入。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如何设计激励模式是重大的课题。随着信息流动量加大和逐步建立社会化的健全的人才市场,人才流动靠行政手段是行不通的,而且资方往往会陷入法律纠纷。因此,必须要建立靠薪酬来配置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特别是要考虑对人才的激励力度,形成“海潮效应”。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

1、物质激励为主要模式。
  由于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也是基本需求,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在我国,由于职工收入较低,所以更是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物质激励主要是改善薪酬福利分配制度使其具有激励功能。

  一是用拉开档次的方法,这一点在集团公司的工资改革中已经体现了出来。

  二是对合理化建议和技术革新者提供报酬(使这一部分的收入占员工收入的相当比例。

  三是可实行薪酬沉淀制度,留住人才。可以对所属二级单位的领导及关键技术人员实行年薪制,实行年薪沉淀制度,其年薪当年只能拿走一小部分,其余在未来几年之后兑付。如果有人提前离开或工作上出现问题,他的沉淀工资是不能全部拿走的。这样可以留着人才,也可以使他们安心工作,尽心工作。

  四是完善多种分配机制。对不同类型人员,不同工作性质的单位或部门应该制定不同的薪酬方案,使之能发挥激励作用。比如机关与基层单位的管理和技术人员,供应、销售与其他部门的人员,高级与一般管理和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与普通工人,等等,他们的薪酬方案应该有所不同,我们可以结合绩效考核情况,完善薪酬分配方案,使之适应不同类型人员的需求,发挥薪酬激励作用。

  五是管理阶层应把握住企业创新的原动力,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技术入股、利润提成等措施,通过公平的分配体制,实现个人利益与企业利益的高度一致,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力就有回报。只有分配关系理顺了,员工才会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2、重视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包括职位的迁升、权利的扩大、地位的提高,这些使他们在精神上产生满足感,同时也包括如进修、学习等提高其自身素质和生存能力的培训。每个人都有对职位、权利、地位等的追求,这是因为人具有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所以当一个人的工作业绩很好,虽然得到了物质激励,仍然有这种对职位迁升、权利扩大、地位提高的需求,如果这种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必然会严重挫伤其工作的积极性。所以必须对员工的这种需求有所考虑,并通过适时的激励,提高其工作绩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互惠关系定律?

  “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信任就会被信任,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这就是心理学上的互惠关系定律。

学会感恩

  成功的第一步就是要先存一颗感激之心。时时对自己的现状心存感激,同时也要对别人为你所做的一切怀有敬意和感激之情,及时地回报别人的善意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不仅会赢得必要而有力的支持,而且还可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人际关系就是善意关系,人是三分理智七分感情的动物。士为知己者死,从业者可以为认可自己存在价值的上司鞠躬尽瘁。给予就会被给予,剥夺就会被剥夺,怀疑就会被怀疑,爱就会被爱,恨就会被恨,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你自己。人生最美丽的补偿心,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一个与人为善、一心做好事的人也许会流一些血,但最后胜利最终会属于他的。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

  帮助别人也是帮助你自己。爱默生说过:人生最美丽的补偿之一,就是人们真诚地帮助别人之后,同时也帮助了自己。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绊倒他们。

  行为孕育行为,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对我不友好,我也不可能友好的对待你——这就是心理学互惠关系定律。

  无数的事实证明:及时回报他人的善意且不嫉妒他人的成功,这不仅会赢得必要而有力的支持,而且还可以避免陷入不必要的麻烦。嫉妒逼人不仅难以使自己“见贤思齐”,虚心向善,而且也会影响自己的心情和外在形象,更主要的是,这会使自己失去盟友和潜在的机遇,甚至还会树立强敌——因为一般来说,被别人嫉妒的人应该不会是弱者,以“一报还一报”的心理,他也不会对你太客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蓝斯登定律?

即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

  提出者:美国管理学家蓝斯登

  点评:可敬不可亲,终难敬;有权没有威,常失权。

从案例中体会蓝斯登定律

  连续20年保持赢利的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则通过处处为员工提供支持,保持了员工对公司的高度认同和工作热情。西南航空公司要求管理层要经常走近员工,参与一线员工的工作,倾听员工的心声,告诉员工关于如何改进工作的建议和思想。与其他服务性公司不同的是,西南航空公司并不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公司总裁赫伯·克勒赫说:"实际上,顾客也并不总是对的,他们也经常犯错。我们经常遇到毒瘾者、醉汉或可耻的家伙。这时我们不说顾客永远是对的。我们说:你永远也不要再乘坐西南航空公司的航班了,因为你竟然那样对待我们的员工。"正是这种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也要保护自己员工的做法,使得西南航空公司的每一个职员都得到了很好的关照、尊重和爱。员工们则以十倍的热情和服务来回报顾客。赫伯·克勒赫说:"也许有其他公司与我们公司的成本相同,也许有其他公司的服务质量与我们公司相同,但有一件事它们是不可能与我们公司一样的,至少不会很容易,那就是我们的员工对待顾客的精神状态和态度。"这正是西南航空公司长期盈利的秘诀所在。

  在我们看来,这些公司所运用的一些方法似乎都不足为奇,但要持之以恒地去做这些事情却并非易事。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就在于它一以贯之地做到这一点。

让你的员工快乐起来!

  跟一位朋友一起工作,远较在“父亲”之下工作有趣得多。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从而方便管理。这是走入了管理的误区。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了,板起面孔不能真正成为权威!放下你的尊长意识,去做你下级的朋友吧,你会有更多的快乐,也将使工作更具效率、更富创意,你的事业也终将辉煌!你给员工快乐的工作环境,员工给你高效的工作回报。让你的员工快乐起来!

  有关调查结果表明,企业内部生产率最高的群体,不是薪金丰厚的员工,而是工作心情舒畅的员工。愉快的工作环境会使人称心如意,因而会工作得特别积极。不愉快的工作环境只会使人内心抵触,从而严重影响工作的效绩。怎样才能使员工快乐起来呢?美国H·J·亨氏公司的亨利·海因茨告诉了我们答案。

  亨氏公司是美国一家有世界级影响的超级食品公司,它的分公司和食品工厂遍及世界各地,年销售额在60亿美元以上,其创办者就是亨利·海因茨。

  亨利于1844年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很小就开始做种菜卖菜的生意。后来,他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亨氏公司,专营食品业务。由于亨利善于经营,公司创办不久他就得到了一个"酱菜大王"的称誉。到1900年前后,亨氏公司能够提供的食品种类,已经超过了200种,成为了美国颇具知名度的食品企业之一。

  亨氏公司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与亨利注重在公司内营造融洽的工作气氛有密切关系。在当时,管理学泰斗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盛极一时。在这种科学管理方法中,员工被认为是"经济人",他们惟一的工作动力,就是物质刺激。所以,在这种管理方法中,业主、管理者与员工的关系是森严的,毫无情感可言。但是,亨利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金钱固然能促进员工努力工作,但快乐的工作环境对员工的工作促进更大。于是,他从自己做起,率先在公司内部打破了业主与员工的森严关系:他经常下到员工中间去,与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工作的想法,了解他们的生活困难,并不时地鼓励他们。亨利每到一个地方,那个地方就谈笑风生,其乐融融。他虽然身材矮小,但员工们都很喜欢他,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力。

管理启示

  有很多公司管理者,比较喜欢在管理岗位上板起面孔,做出一副父亲的模样。他们大概觉得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树立起自己的权威,从而方便管理。这是走入了管理的误区。现代人的平等意识普遍增强了,板起面孔不能真正成为权威!放下你的尊长意识,去做你下级的朋友吧,你会有更多的快乐,也将使工作更具效率、更富创意,你的事业也终将辉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柔性管理法则?

即“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 。

柔性管理法则

  今天的企业管理,正在朝着科学化、精确化的方向发展,这实际上是一种刚性管理;而管理者或多或少都忽视了,管理也应该有其柔性的一面。在21世纪的今天,虚拟组织、柔性团队正在成为管理的主流,企业的柔性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所谓柔性管理,从宏观层面上看,是一种对“稳定和变化”同时进行管理的新战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生产与供给能力急剧膨胀,产品生命周期在迅速缩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推进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全球各地的市场已趋饱和,消费偏好瞬息万变,全球市场变成了一个由个性化、多样化与人性化组成的变幻不定的万花筒。在表面上混沌的纷杂现象中,看出事物发展和演化的自然秩序,洞悉到下一步前进的方向,识别出潜在的未知需要和未开拓的市场,进而预见到变化并自如地应付变化,这就是柔性管理的任务。

  具体到职能管理层面,企业柔性管理强调感情管理、塑造企业文化、推行民主管理、重视人才培训、人才资源开发;强调组织的柔性化,如由集权向分权的过渡,金字塔型向网络型组织过渡,组织机构的弹性权变设置等;强调战略决策的柔性化,如增强战略的灵活性,实行弹性预算、推行滚动计划法;强调营销组合来吸引消费者,刺激购买、实现销售;强调生产的柔性化,如制造业采用柔性生产线来组织灵活生产、突出多品种、小批量、适应市场变化的产品;强调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管理,如信息技术带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等使管理具有更灵敏、快速的特点;强调视觉标识管理。

    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主要在于不是依靠权力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不过,只有当企业规范转化为员工的自觉意识,企业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从而形成内在的驱动力时,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柔性管理的本质及其特征

  与“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不同,柔性管理,究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管理”,它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具体地说,它有如下特征:

1、柔性管理的内在驱动性。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权利影响力(如上级的发号施令),而是依赖于员工的心理过程,依赖于从每个员工内心深处激发的主动性、内在潜力和创造精神,因此具有明显的内在驱动性。而只有当组织规范内化为员工的自觉认识,组织目标转变为员工的自发行动,这种内在驱动力,自我约束力才会产生。
2、柔性管理影响的持久性。柔性管理要求员工把外在的规定转变为内心的承诺,并最终转变为自觉的行动,这一转化过程是需要时间的,加之员工个体差异、组织历史文化传统及周围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之间往往难以协调。然而一旦协调一致,便获得相对独立性,对员工具有强大而持久的影响力。
3、柔性管理激励的有效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又指出,为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需求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相当于保健因素,而被尊重和实现自我的高层需求则属于激励因素。一般说来,柔性管理主要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因而具有有效的激励作用。
 

柔性管理

在管理决策主要体现为柔性化和奖酬机制的柔性化。
(1) 管理决策的柔性化首先表现在决策目标选择的柔性化上。传统决策理论认为:决策目标的选择应遵循最优化原则,它所寻求的是在一定条件下惟一的最优解。而事实上由于决策前提的不确定性,难以按最优准则进行决策。有鉴于此,赫伯特·西蒙提出了以满意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准则,决策者可根据已掌握的信息作出满意的选择,而不必苛求惟一最优解,因而具有更大的弹性。决策的最优化准则向满意准则的转变,实质上也就是从刚性准则向柔性准则的转变。此外,管理决策的柔性化还体现在决策程序上。“一言堂式的决策”属于刚性决策,其最大缺点是很难避免主观、片面、武断的错误;“群言堂式的决策”是由相关人员独立自主地自由发表意见和建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择善而行,由此而形成的决策,可称为柔性决策。
(2)奖酬机制上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适应的对象是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高素质员工,而创造性活动往往是一个探索过程,其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再说智力活动本身也很难计量,所以创造性工作难以量化。如果硬性量化并以此作为奖励依据,势必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抑制其潜能的发挥。因此柔性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奖酬机制的柔性化,除了物质上的奖励外,更应注重精神上的嘉奖,还可以通过扩大和丰富工作内容,提高工作的意义和挑战性对员工进行激励。这已经在一些高技术公司中得到了体现。

“柔性管理”在未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表现在:
1.激发人的创造性在工业社会,主要财富来源于资产,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财富来源于知识。知识根据其存在形式,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前者主要是指以专利、科学发明和特殊技术等形式存在的知识,后者则指员工的创造性知识、思想的体现。显性知识人所共知,而隐性知识只存在于员工的头脑中,难以掌握和控制。要让员工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知识共享”,单靠“刚性管理”不行,只能通过“柔性管理”。
2.适应瞬息万变的外部经营环境知识经济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部环境的易变性与复杂性一方面要求战略决策者必须整合各类专业人员的智慧;另一方面又要求战略决策的出台必须快速。这意味着必须打破传统的严格的部门分工的界限,实行职能的重新组合,让每个员工或每个团队获得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独立履行职责的权利,而不必层层请示。因而仅仅靠规章制度难以有效地管理该类组织,而只有通过“柔性管理”,才能提供“人尽其才”的机制和环境,才能迅速准确做出决策,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满足柔性生产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和审美情趣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满足“个性消费者”的需要,对内赋予每个员工以责任,这可以看作是当代生产经营的必然趋势。知识型企业生产组织上的这种巨大变化必然要反映到管理模式上来,导致管理模式的转化,使“柔性管理”成为必然。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之比较

  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主要有以下区别:“柔性管理”是相对于“刚性管理”提出来的。“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这是20世纪通行的泰勒管理模式。而“柔性管理”则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  

(1 )基础不同:从其定义可看出,刚性管理的基础是组织权威,它所依靠的主要是组织制度和职责权力。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命令、监督与控制。柔性管理的基础则是基于员工对组织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理解与内化,它所依靠的是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心理文化氛围。管理者的作用主要在于启发、引导和支持。
(2 )适用对象不同:刚性管理适用于主要追求低层次需求的员工,适用于对创造性要求较低的、衡量标准容易量化的工作。这类员工往往希望有正规的组织与规章条例来要求自己,而不愿参与问题的决策并承担责任。而当员工的低层次需求基本得到满足,高层次需求成为优势动机,工作标准不易量化且对革新要求较高时,员工往往欢迎柔性管理以获得更多的自治责任和发挥个人创造性的机会。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虽各有优缺点,但要硬性的评价孰优孰劣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工作中两者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刚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完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企业必然是无序的、混乱的,柔性管理也必然丧失其立足点。柔性管理是管理工作的“润滑剂”,是刚性管理的“升华”,缺乏一定的柔性管理,刚性管理亦难以深入,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高效益管理的源泉。一个企业是以刚性管理为主、还是以柔性管理为主,则完全取决于企业员工的素质、工作的性质及企业的文化传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坎特法则?

(提出者:哈佛商学院教授罗莎贝斯·莫斯·坎特)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尊重员工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而且尊重员工本身就是获得员工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


坎特法则的内容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经理打成一片,站到经理的立场,主动与经理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大部分人都喜欢享受工作,喜欢有领导魅力的经理,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进取精神,把工作视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愿意为自己喜欢的工作付出,愿意为尊重自己的经理分忧解难。如果持续受到尊重,持续得到认可,员工们愿意和经理成为朋友,成为互相促进的工作伙伴。

  尊重员工就是给予员工一个私人的空间,既使是在上班时间。作为经理你不可以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在员工的身边,你所能做的就是指导帮助员工学会时间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做好自己的发展计划,用计划和目标管理员工。

  依据二八定律,员工自己喜欢的的工作只占全部的20%,如果能给员工时间让他们做好这部分他们喜欢的工作,相信他们的工作会更有效率,更有成绩。

  你无须时刻都对员工灌输所谓的敬业奉献,你也不用害怕员工自己管理不好自己。你应该对员工的自我管理水平抱有信心,对他们进行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帮助他们有效规划自己的工作,安排好自己的时间,提高必备的工作技能和知识的储备,提高工作的效率。

  尊重员工就是让员工学会对工作负责,自己主动承担工作,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在尊重的基础上,员工将沿着柯维先生所提倡的依赖—独立—互赖的发展过程有序地发展提高,最终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求,达到团队合作,共谋发展。

  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就要人性化的表现,最为简单和最为更本的就是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把员工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管理,让管理从尊重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刺猬法则?

所谓“刺猬法则”是说为了研究刺猬在寒冷冬天的生活习性,生物学家作了一个实验:把十几只刺猬放到户外的空地上。这些刺猬被冻得浑身发抖,为了取暖,他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而相互靠拢后,又因为忍受不了彼此身上的长刺,很快就又要各自分开了。可天气实在太冷了,它们又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挨的太近,身上会被刺痛;离的太远,又冻得难受。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地在受冻与受刺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到了一个适中得距离,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强调的就是人际交往中的“心理距离效应”。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是领导者如要搞好工作,应该与下属保持亲密关系,但这是“亲密有间”的关系,是一种不远不近的恰当合作关系。与下属保持心理距离,可以避免下属的防备和紧张,可以减少下属对自己的恭维、奉承、送礼、行贿等行为,可以防止与下属称兄道弟、吃喝不分。这样做既可以获得下属的尊重,又能保证在工作中不丧失原则。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这才是成功之道。

刺猬法则的运用

法国总统戴高乐

  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是一个很会运用刺猬法则的人。他有一个座右铭:“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他和顾问、智囊和参谋们的关系。在他十多年的总统岁月里,他的秘书处、办公厅和私人参谋部等顾问和智囊机构,没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过两年以上。他对新上任的办公厅主任总是这样说:“我使用你两年,正如人们不能以参谋部的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你也不能以办公厅主任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就是戴高乐的规定。这一规定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来,调动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这是受部队做法的影响,因为军队是流动的,没有始终固定在一个地方的军队。二是他不想让“这些人”变成他“离不开的人”。这表明戴高乐是个主要靠自己的思维和决断而生存的领袖,他不容许身边有永远离不开的人。只有调动,才能保持一定距离,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保证顾问和参谋的思维和决断具有新鲜感和充满朝气,也就可以杜绝年长日久的顾问和参谋们利用总统和政府的名义营私舞弊。

  戴高乐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没有距离感,领导决策过分依赖秘书或某几个人,容易使智囊人员干政,进而使这些人假借领导名义,谋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领导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险的。两相比较,还是保持一定距离好。

通用电气公司

  通用电气公司的前总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体力行刺猬理论,尤其在对待中高层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场合和待遇问题上,斯通从不吝啬对管理者们的关爱,但在工余时间,他从不要求管理人员到家做客,也从不接受他们的邀请。正是这种保持适度距离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项业务能够芝麻开花节节高。与员工保持一定的距离,既不会使你高高在上,也不会使你与员工互相混淆身份。这是管理的一种最佳状态。距离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则来维持,这种原则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既可以约束领导者自己,也可以约束员工。掌握了这个原则,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诀。

《从优秀到卓越》

  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科林斯重新解释了刺猬理论。意思是无论狐狸想任何办法来谋害刺猬,刺猬只需要缩起来,狐狸就无计可施了。由此说明一个企业只要找到一个简单有效的发展模式,无论市场和对手发生任何变化,都能轻松应付,获得快速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又称惩处法则,规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

认识热炉法则

  热炉法则这个源自西方管理学家提出的惩罚原则,它的实际指导意义在于有人在工作中违反了规章制度,就象去碰触一个烧红的火炉,一定要让他受到“烫”的处罚。与奖赏之类的正面强化手段相反,而惩罚之类则属于反面强化手段,“热炉法则”指导我们“三性”,即即刻性、预先示警性、彻底贯穿性。我们需要应用这三个特性来完善对管理制度。

  即刻性:当某人要碰到火炉时,立即就会被烫,火炉对人,不分贵贱亲疏,我们的管理制度也应如此,不分职务高低,适用于任何人,一律平等;还有,违反制度的行为与处罚之间间隔时间过长,就不能收到好的罚戒、教育作用,因此,执行制度一定要坚决果断。

    预先示警性:火炉摆在那里,要让大家知道碰触则会被烫,这就需要我们的管理有一个健全的长效机制,只有立足于正反两面的引导,使人自觉地去行动,管理机制才能发挥其优越性。

  彻底贯穿性:火炉对人绝对“说到做到”,不是吓唬人的。执行和落实惩罚制度虽然会使人痛苦一时,但绝对必要,如果我们在执行赏罚时优柔寡断、瞻前顾后,就会使制度成为摆设,失去其应有的作用。

“热炉法则”阐述罚款制度的四大惩处原则:

1、警告性原则:热炉外观火红,不用手去摸,也可知道炉子是热得足以灼伤人的。为让员工趋利避害,企业的领导者就要经常对下属进行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宣传,以警告或劝戒员工不要触犯规章制度,说明罚款的种类和额度。如果有企业平常把规章制度藏在抽屉里,谁都不知道里面规定了啥内容,等到员工违规后,才拿出来作为罚款的依据。这样做,显然不能服众。
2、验证性原则:用手触摸热炉,毫无疑问地会被烈焰灼伤。谁若明知企业有相关规定,还要以身试“法”、触犯单位的规章制度,就一定要对其进行惩处,以明纪律、以儆效尤。
3、即时性原则:碰到热炉时,立即就被灼伤。惩处必须在错误行为发生后立即进行,决不拖泥带水,决不能有时间差,以便达到及时改正错误行为的目的。
4、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管理者应该是罚款制度最直接的体现者,对自己倡导的制度更应该身体力行。如果“刑不上大夫”,那么罚款制度有不如无,甚至比没有更糟糕。
  此外,企业在制订罚款制度时,还必须遵守合理、合情的原则。比如说,员工在厂区内违规吸游烟,你即使罚他一百、二百元谁都没有话说,但如果提出罚款一万元,那简直就是暴政啦。在这方面,我国法律也有明确规定:企业对员工的罚款金额,不得超过职工工资的20%.

  机制的创新和进步也很重要。企业一方面要鼓励员工行使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以合理化建议等形式通过正常渠道对罚款制度进行完善,积极寻找更多替代罚款的其他办法;另一方面,更要大力激励员工,包括加大奖励额度和范围,有了罚也要有奖,形成“奖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激励型管理机制。只有当员工们理解、认同了企业的罚款制度后,才会少了因为“要罚我”而萌生的反感,多了“我认罚”的坦然和勇气。

“热炉法则”例子

  古今中外,“热炉法则”例子举不胜举。古有“孙武治军”让这些士兵都明白了什么叫“热炉法则”,三国时代“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也是热炉法则的一个好案例;今有四川希望集团的治厂方针“以慈母般的关怀善待员工,用钢铁般的纪律治厂”,也有海尔集团的规定,所有员工走路都必须靠右行,在离开座位时则需将椅子推进桌洞里,否则,都将被课以罚款。如此之类,都反映了“热炉法则”在管理执行时的必要。

“热炉法则”另解

  热炉法则还有其他的解释,当你靠它太近就会感到很烫甚至被灼伤;当你离它太远,就感受不到它的温暖;保持适当的距离,你才会得到温暖和保护。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当我们遵守制度、执行它就能给我们带来益处;当我们违反制度,就必然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金鱼缸效应?

  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不论从哪个角度去看,都可以一目了然地观察到缸内金鱼的活动情况。这就是“金鱼缸法则”。它是一种比喻,也就是极高透明度的民主管理模式。

金鱼缸效应的由来

  “金鱼缸效应”是由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光男先生始创的。北田光男先生强调,把增强透明度的重点放在各级经营管理者的经济收入上,要求企业各级领导者的经济收入和费用报销要如实地向企业利益相关者公开,接受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批评建议,并根据员工们的意见,对经营管理进行改进。

经典案例

    目前,企业界常采用“开诚布公管理法”,其哲学基础与“金鱼缸法则”一样,就是“开诚布公”。 史塔克是业界施行“开诚布公管理法”的先驱之一,他因道德表现杰出,堪为众人表率,而获得“企业信用奖”。史塔克接掌“春田重整公司”(SRC)时,SRC刚从母公司“国际丰收公司”脱离出来,整个公司的经营状况可说是摇摇欲坠史塔克认为,惟一能使公司长久维持正常经营的方法,就是以真相为基础。他决定让公司里的每一位员工都了解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他亲自教员工看懂、了解公司的财务报表,而且定期公布公司的账册与各项财务资料,让全公司上上下下都知道公司目前的状况及未来的目标。

金鱼缸效应操作实务

  金鱼缸效应运用到管理中,就是要求领导者必须增加规章制度和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有了透明度,领导者的行为就会置于员工的监督之下,就会有效地防止领导者滥用权力,从而强化领导者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时,员工在履行监督义务的同时,自身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得到极大的提升,而敬业、爱岗和创新的精神也必将得到升华。务必记住:透明公开是防止腐败和不正之风的法宝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也有称鲇鱼效应(Weever Effect)。

  挪威人爱吃沙丁鱼,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他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返航的路途又很长,因此捕捞到的沙丁鱼往往一回到码头就死了,即使有些活的,也是奄奄一息。只有一位渔民的沙丁鱼总是活的,而且很生猛,所以他赚的钱也比别人的多。该渔民严守成功秘密,直到他死后,人们才打开他的鱼槽,发现只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已分子后,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活着回到港口。这就是所谓的“鲶鱼效应”。运用这一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

  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同样的,大部分失败的公司,事先都有一些征兆显示已经出了问题,然而即使有少数管理者已略微察觉这些现象,也不太留意。如:企业的气氛沉闷,缺乏压力,管理层安闲舒适,员工充满惰性,一些真正具有能力和潜力的人员则得不到充分发挥才能的机会,他们或者离开公司,或者被无谓地浪费掉,企业慢慢地失去生机。

  作为公司的最高领导层,如何去改变这一状况,比较流行的做法是,从外部引进鲶鱼——空降兵,这在短期内确实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若长期从外部引进高职位人才会使得内部员工失去晋升的机会,导致员工的忠诚度降低,流动率升高,“治一经,损一经”,不利于公司稳定发展。从经验来看,以下三条内部“鲶鱼”(绩效管理系统、构建竞争性团队、发现并提升潜在明星)很重要,值得各企业认真去发掘。

一、推行绩效管理,是传递压力的有效手段,是用机制创造“鲶鱼效应”,让员工紧张起来。

  一个企业动力机制的有效性,关键在与员工的薪酬、晋升和淘汰机制的建立与绩效管理系统挂钩的紧密程度。事实上,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提供的结果能够为员工薪酬调整、晋升和淘汰提供准确、客观、公正的依据,真正起到“奖龙头,斩蛇尾”的效果,创造压力的机制和氛围。除此之外,推行绩效管理的作用和意义还在于: 使个人、团队业务和公司的目标密切结合,通过目标和责任的分解,将公司业务的压力传递到每一位员工; 通过每一层级的主管与下属关于绩效目标设定和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和确认,提高管理沟通的质量,让员工对需要完成工作目标作出承诺,并主动付出努力; 绩效管理过程是主管不断帮助下属明晰其工作,辅导下属完成工作达成目标的过程,作为主管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结果和需要的具体领导行为,因此,绩效考核在主管考核下属的同时,也是在考核主管本身,不仅让下属动起来,也让各级主管行动起来; 推行考核本身就是企业希望改变现状,通过改革谋求发展的风向标,员工很快就能认识到一切的改变正在发生,从而产生紧迫感; 通过考核,在工作要求和个人能力、兴趣和工作重点之间发展最佳的契合点;同时,增强管理人员、团队和个人在实现持续进步方面的共同责任,牵引员工的成长。

二、在组织中构建竞争型团队,是在结构设计中有意识的制造建设性的冲突,通过对企业资源的内部争夺制造鲶鱼队伍。

  一家发展迅速的小型软件公司的创业者说:“公司要得到发展,就必须保证没有人在这里感到安闲舒适。”公司支持所有的团队互相竞争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资源,通过设置内部群体之间的有序竞争,激发了员工在外部市场中面对的经费压力、人力资源压力、发展压力。其结果是使得公司的员工始终处于充分的战斗状态。

三、寻找组织中的潜在明星并加以重用,通过发现和提升潜在的鲶鱼型的人才激活员工队伍。

  在用人方面也一样,只要在组织中找到并提升能干的人才,谁都会紧张,有了压力,自然会拼搏进取,由此一来,整个团队就会生机勃勃。这里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识别企业内部的潜在明星,以下几条标准可供参考:

工作热情和强烈的欲望:员工之间能力的高低强弱之差固然不能否定,但这不是人们工作好坏的最关键的因素,工作好坏首要因素往往在于他有没有干好工作的强烈欲望;
通常,只要赋予其挑战性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就能完成更好的业绩,并表现出超过其现在所负担任务的工作能力; 具有雄心壮志,不满现状; 能带动别人完成任务; 敢于作出决定,并勇于担负责任; 善于解决问题,比别人进步更快。

  这样的潜在明星员工,在一个气氛不良,机制不完善,正在步入慢性死亡的公司中,往往是受到打击和排挤的对象。但是,如果最高管理层真正希望改变现状,创建一种活跃、良好、具有凝聚力和建设性冲突的组织氛围,就有必要去挖掘和提升类似的鲶鱼型员工,不仅体现最高管理层改革的决心,传递压力和紧迫感给沙丁鱼员工,同时,更是增强所有员工对改革信心的重要途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马蝇效应?

林肯少年时和他的兄弟在肯塔基老家的一个农场里犁玉米地,林肯吆马,他兄弟扶犁,而那匹马很懒,慢慢腾腾,走走停停。可是有一段时间马走得飞快。林肯感到奇怪,到了地头,他发现有一只很大的马蝇叮在马身上,他就把马蝇打落了。看到马蝇被打落了,他兄弟就抱怨说:"哎呀,你为什么要打掉它,正是那家伙使马跑起来的嘛!"

  没有马蝇叮咬,马慢慢腾腾,走走停停;有马蝇叮咬,马不敢怠慢,跑得飞快。这就是马蝇效应。马蝇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一个人只有被叮着咬着,他才不敢松懈,才会努力拼搏,不断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罗森塔尔效应?

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的“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亦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或“期待效应”。其中心意思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就是说人心中怎么想、怎么相信就会如此成就。你期望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得到的不是你想要的,而是你期待的。只要充满自信的期待,只要真的相信事情会顺利进行,事情一定会顺利进行,相反的说,如果你相信事情不断地受到阻力,这些阻力就会产生,成功的人都会培养出充满自信的态度,相信好的事情会一定会发生的。这种称为积极期望的态度是赢家的态度。事前就期待你一定会赢,而且坚守这种看法,因此,只要你充满自信的期待。即使你期待时所把持的资料是不正确的,你仍然会得到你所期望的结果。在我们生活中,父母亲对我们的期望,老板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对别人的期望,特别是对儿女、对配偶、对同事、部属的期望,以及我们对自己的期望,都是对我们生活是否愉快是有重大影响的期望,假如你对自己有极高且积极的期望,每天早上对自己说:“我相信今天一定会有一些很棒的事情发生”。这个练习就会改变你的整个态度,使你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充满了自信与期望。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当我们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我们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

罗森塔尔效应由来

  古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性情孤僻,常年一人独居。他善于雕刻,孤寂中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了他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久而久之,他竟对自己的作品产生了爱慕之情。他祈求爱神阿佛罗狄忒赋予雕像以生命。阿佛罗狄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使这座美女雕像活了起来。皮格马利翁遂称她为伽拉忒亚,并娶她为妻。

  在这个神话的基础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bertRosenthal)和雅格布森进行了一项有趣的研究。他们先找到了一个学校,然后从校方手中得到了一份全体学生的名单。在经过抽样后,他们向学校提供了一些学生名单,并告诉校方,他们通过一项测试发现,这些学生有很高的天赋,只不过尚未在学习中表现出来。其实,这是从学生的名单中随意抽取出来的几个人。有趣的是,在学年末的测试中,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比其他学生高出很多。研究者认为,这就是由于教师期望的影响。由于教师认为这个学生是天才,因而寄予他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他更多的关注,通过各种方式向他传达“你很优秀”的信息,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因而产生一种激励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因而取得了好成绩。这种现象说明教师的期待不同,对儿童施加影响的方法也不同,儿童受到的影响也不同。借用希腊神话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罗森塔尔把它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启示

  该效应告诉我们,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罗森塔尔效应在学校教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受老师喜爱或关注的学生,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或其他方面都有很大进步,而受老师漠视甚至是歧视的学生就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一些优秀的老师也在不知不觉中运用期待效应来帮助后进学生。在企业管理方面,一些精明的管理者也十分注重利用罗森塔尔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从而创造出惊人的效益。

  在现代企业里,罗森塔尔效应不仅传达了管理者对员工的信任度和期望值,还更加适用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即使是在强者生存的竞争性工作团队里,许多员工虽然已习惯于单兵突进,我们仍能够发现罗森塔尔效应是其中最有效的灵丹妙药。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是罗森塔尔效应的实践者。他认为,团队管理的最佳途径并不是通过“肩膀上的杠杠”来实现的,而是致力于确保每个人都知道最紧要的东西是构想,并激励他们完成构想。韦尔奇在自传中用很多词汇描述那个理想的团队状态,如“无边界”理论、四E素质(精力、激发活力、锐气、执行力)等等,以此来暗示团队成员“如果你想,你就可以”。在这方面,韦尔奇还是一个递送手写便条表示感谢的高手,这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却几乎总是能立竿见影。因此,韦尔奇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有“经营之神”美誉的松下幸之助也是一个善用罗森塔尔效应的高手。他首创了电话管理术,经常给下属,包括新招的员工打电话。每次他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只是问一下员工的近况如何。当下属回答说还算顺利时,松下又会说:很好,希望你好好加油。这样使接到电话的下属每每感到总裁对自己的信任和看重,精神为之一振。许多人在罗森塔尔效应的作用下,勤奋工作,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高才,毕竟人有70%的潜能是沉睡的。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急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史考伯的信条同卡内基如出一辙。正是因为两人都善于激励和赞赏自己的员工,才稳固地建立起了他们的钢铁王国。

  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激励就尤为重要了。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助手贝特福特,有一次因经营失误使公司在南美的投资损失了40%。贝特福特正准备挨骂,洛克菲勒却拍着他的肩说:全靠你处置有方,替我们保全了这么多的投资,能干得这么出色,已出乎我们意料了。这位因失败而受到赞扬的助手后来为公司屡创佳绩,成为了公司的中坚人物。

  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赞美。每个人只要能被热情期待和肯定,就能得到希望的效果。管理者应该而且必须赏识你的下属,要把赏识当成下属工作中的一种需要。赞美下属会使他们心情愉快,工作更加积极,用更好的工作成果来回报你,何乐而不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3:02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保龄球效应?

  行为科学中有一个著名的“保龄球效应”:两名保龄球教练分别训练各自的队员。他们的队员都是一球打倒了7只瓶。教练甲对自己的队员说:"很好!打倒了7只。"他的队员听了教练的赞扬很受鼓舞,心里想,下次一定再加把劲,把剩下的3只也打倒。教练乙则对他的队员说:"怎么搞的!还有3只没打倒。"队员听了教练的指责,心里很不服气,暗想,你咋就看不见我已经打倒的那7只。结果,教练甲训练的队员成绩不断上升,教练乙训练的队员打得一次不如一次。

操作实务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赞赏,是每一个人的正常心理需要。而面对指责时,不自觉的为自己辩护,也是正常的心理防卫机制。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会努力去满足下属的这种心理需求,对下属亲切,鼓励部下发挥创造精神,帮助部下解决困难。相反,专爱挑下属的毛病,靠发威震慑下属的管理者,也许真的能够击败他的部下。

经典案例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我那能够使员工鼓舞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而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再也没有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抹杀一个人的雄心。……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乐于称赞,而讨厌挑错。如果我喜欢什么的话,就是我诚于嘉许,宽于称道。"这就是史考伯做法。史考伯说:"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大人物,还没有发现任何人--不论他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赞许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佳、更卖力气的。"史考伯的信条同安德鲁•卡耐基于出一辙。卡耐基甚至在他的墓碑上也不忘称赞他的下属,他为自己撰写的碑文是:"这里躺着的是一个知道怎样跟他那些比他更聪明的属下相处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末位淘汰法则?

末位淘汰法则(活力曲线,10%淘汰率法则):通过竞争淘汰来发挥人的极限能力

  提出者:GE公司前CEO杰克·韦尔奇(活力曲线其实质就是“末位淘汰”)

  点 评:将员工划分为不同的类别,然后严格地加以区别对待。这正是韦尔奇所推崇的“活力曲线”,这一曲线被认为是给GE带来无限活力的法宝之一。

什么是末位淘汰法则?

  末位淘汰法则就是企业为满足竞争的需要,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实行奖优罚劣,对排名在后面的员工,以一定的比例予以调岗、降职、降薪或下岗、辞退的行为。其目的是促进在岗者激发工作潜力,为企业获得竞争力。

以业绩为横轴(由左向右递减),以组织内达到这种业绩的员工的数量为纵轴(由下向上递增)。利用这张正态分布图,你将很容易区分出业绩排在前面的20%的员工(A类)、中间的70%的员工(B类)和业绩排在后面的10%的员工(C类)。

  A类是激情满怀、勇于负责、思想开阔、富有远见的一批员工,他们不仅自身充满活力,而且有能力带动自己周围的人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是否拥有这种激情,是A类员工与

  B类员工的最大区别,通用电气公司投入大量精力提高B类员工的水平,部门经理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帮助B类员工成为A类员工,而不仅仅要任劳任怨地实现自己的能量和价值,这就是绩效管理的魅力。

  C类员工是不能胜任自己工作的人,他们更多是打击别人,而不是激励,是使目标落空,而不是使目标实现,作为管理者,不能在C类员工身上浪费时间。

  这种评估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方法,韦尔奇称之为“活力曲线”。

操作实务

  “活力曲线”需要奖励制度来支持,A类员工可以得到大部分股权和利润,失去A类员工是一种罪过,一定要热爱他们、不要失去他们,每一次失去A类员工都要事后检讨并一定要找出这些损失的管理负责人。最重要的是员工在不断地成长。

  有些人认为将员工从底部的10%清除出去是野蛮的行径,事情并非如此,让一个人待在一个并不能让他成长进步的环境才是真正的野蛮行径。因为在公司内部淘汰,他还有机会去寻找新的机会,如果放任自流的话,他最终很可能被社会淘汰,这才是最可怕的。

  “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在这种绩效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的沟通和回馈,杰克·韦尔奇曾经对活力曲线有一段精彩的阐述:“我们的活力曲线之所以能够发生作用,是因为我们花了10年时间在GE公司建立起一种绩效文化。在这种文化里,人们可以在任何层次上进行坦率沟通和回馈。坦率和公开是这种文化的基石,我不会在一个并不具备这种文化基础的企业组织里强行使用这种活力曲线。”绩效管理是一个很好的管理工具,系统整合了其他的管理思想和办法,它在管理上虽然有深刻的内涵,但是易于操作,并可以在此过程中培育美好的企业文化。而在目前的中国,又有多少企业具备了这种以“坦率和公开”为基石的绩效文化呢?所示在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企业的实际情况。

  “末位淘汰法则”顾名思义是“将工作业绩靠后的员工淘汰掉”,其实质是企业为了满足市场竞争的需要,在对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做出科学的评价后,进行分类或排序,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标准,将末几位予以调岗或辞退的行为。

经典案例

  奇异公司每年会针对各事业单位的主管打分数,区分出ABC三个不同等级的绩效表现。最杰出的A级员工必须是事业单位中的前20%;B级员工是中间的70%;C级员工约10%,奇异以常态分配的钟形活力曲线(Vitality Curve)来呈现这种概念。A级员工将得到B级员工2~3倍的薪资奖酬,而C级员工则有遭到淘汰的危机,活力曲线是年复一年、不断进行的动态机制,以确保企业向前迈进的动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垃圾桶理论?

  荷兰有一个城市为解决垃圾问题而购置了垃圾桶,但由于人们不愿意使用垃圾桶,乱扔垃圾现象仍十分严重。该市卫生机关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第一个方法是:把对乱扔垃圾的人的罚金从25元提高到50元。实施后,收效甚微。第二个方法是:增加街道巡逻人员的人数,成效亦不显著。后来,有人在垃圾桶上出主意:设计了一个电动垃圾桶,桶上装有一个感应器,每当垃圾丢进桶内,感应器就有反应而启动录音机,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其内容还每两周换一次。这个设计大受欢迎,结果所有的人不论距离远近,都把垃圾丢进垃圾桶里,城市因而变得清洁起来。

垃圾桶理论的启示

  在垃圾桶上安装感应式录音机,丢垃圾进去播出一则故事或笑话,效果远比那些惩罚手段好得多,既省钱,又不会让人们感到厌恶。同样,要解决员工在工作期间偷懒的问题,用监管和处罚的手段实际上也是很难奏效的,因为员工的工作成效主要还是要靠其用心努力。员工偷懒,是故意偷懒还是忙里偷闲?是员工自身的原因还是公司管理出了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在处理员工偷懒问题上,加强沟通很重要。须注意的是,让员工超时且拘束地工作,已是不合时宜的管理方法;给员工多点理解、关心和体谅,会有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6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比马龙效应?

比马龙效应自验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比马龙效应,皮格马丽翁效应),也称为教师期望原理。

美国快餐业知名企业--温蒂汉堡的老板Dave Thomas刚创业时,根本没有什么伟大的营运计划,但是他有一个简单的梦想,要拥有一家自己可经营的餐厅。于是脱离肯德基炸鸡后,就找一些以前同事,一起经营。然后告诉他们:"我付的薪水不高,但我必须开更多的分店,让你们负责。"结果没有营运计划的企业,或许说没有(愿景)的企业变成了世界性的速食连锁店。因为Thomas倚赖别人、信任别人,则他们就会表现负责。王阳明说:"人人有路通长安,坦坦平平一直看。"就是在领导上,要给予干部自由、机会、改变的权力,那么,人才就可辈出。

在1975年,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默顿写了《社会理论与架构》一书,在该书中,默顿提出了一个理念:"一件事的发生,若由于错误的定义,则可促成一个错误行为变成事实。"当一个期待设定了,人就会朝向那个期待去做事。如许多人认为神会罚人,所以信奉神,对神的话也会努力去实践,而造成宗教狂。

进一步而言,人会期待别人对我们好印象,就会认真的表现良好行为;若期待别人会讨厌我们,就会随便表现。这种现象称之为"比马龙"效应。亦即"人重视我,我自重,人爱我,我自爱。"人家给我们"自由"、"机会"、"改变",我们应"负责"、"尊重"、"向善",如果经营者能由上而下给予自由、机会、改变,干部就会主动、负责、尊重、向善,这是一个良性反应。
让人比成龙,自己就会像龙一样地表现,反之,被比成马,会像马一样地反应。换句话说,高期待就有高表现,低期待,有低成就。基于此现象,企业领导者若是把干部"比龙",人力资源就可极大化。

但是也必须了解,比马龙效应不见得会让每个干部都会有高表现,甚至有的干部自认为"宠爱在一身",反而骄纵难驯,因而必须有个监督机制,让自恃而骄者,知道、知势、明理,才能产生"比龙"在领导上的最佳效果。


在有目的的情境中,个人对自己(或别人对自己)所预期者,常在自己以后行为结果中应验。此一现象的含意是,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作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

在医学上早有发现,并且在教育上也有证实。如:学生自认为愚笨(或经教师评定),其学业成绩将日渐低落;原因是自我预期将直接影响其动机,间接影响其努力,结果将如同其预期。

教师的预期也会产生自验预言,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差别的态度将影响学生自尊自信,结果形成学生的自验预言。 教师对学生有意无意间会产生一些期望,这些期望的产生可能因教师本身的经验学识或偏见,而有好或坏的期望。

如预期者换成别人(如教师预期学生),其后效影响称为毕马龙效应(Pygmalion effect)。

自验预言经美国心理学家罗森陶(R. Rosenthal)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故亦称为罗氏效应、罗森陶效应(Rosenthal effec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肥皂水效应?

  美国前总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提出肥皂水效应:将批评夹在赞美中。将对他人的批评夹裹在前后肯定的话语之中,减少批评的负面效应,使被批评者愉快地接受对自己的批评。以赞美的形式巧妙地取代批评,以看似简捷的方式达到直接的目的。

肥皂水效应的来源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 年成为美国总统, 他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 人虽长得很好, 但工作中却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秘书走进办公室, 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 正适合你这样漂亮的小姐。”这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 我相信你同样能把公文处理得像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处理公文时很少出错了。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后,便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 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些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觉痛。”


麦金利在一八五六年竞选总统时所采用的方法,就运用了这项原理。

  共和党一位重要党员,绞尽脑汁,撰写了一篇演讲稿,他觉得自己写得非常成功。他很高兴的在麦金利面前,先把这篇演讲稿朗诵了一遍——他认为这是他的不朽之作这篇演讲稿虽然有可取之点,但并不尽善尽美,麦金利听后感到并不合适,如果发表出去,可能会引起一场批评的风波。麦金利不愿辜负他的一番热忱,可是,他又不能不说这个「不」字现在,看他如何应付这个场面。

  麦金利这样说:「我的朋友这真是一篇少有见到,精彩绝伦的演讲稿,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比你写得更好了。就许多场合来讲,这确实是一篇非常适用的演讲稿,可是,如果在某种特殊的场合,是不是也很适用呢?

  从你的立场来讲,那是非常合适、慎重的;可是我必需从党的立场,来考虑这份演讲稿发表所产生的影响。现在你回家去,按照我所特别提出的那几点,再撰写一篇,并送一份给我。」

  他果然那样做了,麦金利用蓝笔把他的第二次草稿再加以修改,结果那位党员在那次竞选活动中,成为最有力的助选员。

林肯第二封最著名的信件

  这里是林肯所写的第二封最著名的信件。一林肯第一封最著名的信件,是写给毕克斯贝夫人的,为她五个儿子牺牲在战场而表示哀悼。一林肯写那封信,可能只花了五分钟时间。可是,那封信在一九二六年公开拍卖时,售价高达一万二千元这个数目比林肯五十年所能积蓄的钱还多。

  这封信,是林肯在一八六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内战最黑暗的期间所写的。那时已是第十八个月了——林肯的将领们,带着联军屡遭惨败,一切都只是无用的、愚蠢的人类大屠杀。那时人心惶惶,全国哗然震惊,数以千计的士兵,临阵脱逃,甚至参议院里共和党议员,也起了内讧叛乱。更令人注意的是,他们要强迫林肯离开白宫。

  林肯这样说:「我们现在已走到毁灭的边缘——我似乎感觉到上帝也在反对我们,我看

  不到一丝希望的曙光。」这封信就是在如此黑暗、混乱的时期写出来的。

  我摘录出这封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说出林肯如何设法改变一位固执的将领,原因是全国成败的命运,就依赖在这将领的身上。

  这该是林肯任职总统后,写信措辞最锐利而不客气的一封信。但你仍可注意到,林肯在指出他严重的错误前,先称赞了这位霍格将军。

  是的,那些是他严重的错误,可是林肯并不作那样的措辞。林肯落笔稳健,具有保守和外交的手腕,他是这样写的:「有些事,我对你并不十分满意。」他用机智的手腕,加上外交的词汇。

  这里就是写给霍格将军的信:

  「我已任命你作包脱麦克军队的司令官,当然,我这样做是根据我所有的充份的理由。可是我希望你也知道,有些事,我对你并不十分满意。我相信你是一个睿智善战的军人,当然,这点是我所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也相信,你不至于把政治和你的职守,掺混在一起,这方面你是对的。你对你自己有坚强的信心——那是一种有价值、可贵的美德。

  你很有野心,那在某种范围内,是有益而无害的。可是在波恩雪特将军带领军队的时候,你放纵你的野心行事,而加以阻挠他。在这一件事上,你对你的国家,对一位极有功勋而光荣的同僚军官,犯下一桩极大的错误。

  我曾经听说,并且听得使我相信,你说军队和政府需要一位独裁的领袖。当然,我给你军队指挥权,并非是出于这个原因。同时,我也没有想到那些。

  只有战争中获得胜利的将领,才有当独裁者的资格。目前,我对你的期望,是军事上的胜利。到时,我会冒着危险,授予你独裁权。

  政府将会尽其所能赞助你,就像赞助其它将领一样。我深恐你灌输于军队和长官,那种不信任上司的思想,会落到你自己的身上所以我愿意竭力帮助你,平息你这种危险的思想。

  军队中如果有这种思想存在,即使是拿破仑还活在这世界上,他能从军队中得到些什么?现在切莫轻率推进,也不要过于匆忙,需要小心谨慎,不眠不休去争取我们的胜利。」


你想知道这种哲理在日常商业上,对你真的有用吗?

  你不是柯立芝,不是麦金利,更不是林肯,你想知道这种哲理在日常商业上,对你真的有用吗?我们现在以费城华克公司卡伍先生为例。卡伍先生就像你我一样普通的人,他是我在费城所举办的一个讲习班里的学员。这是他在讲习班里演讲过的一个故事。

  华克公司在费城,承包建筑一座办公大厦,而且指定在某一天必需竣工完成。这项工程,每一件事进行得都非常顺利,眼看这座建筑物就快要完成了。突然,承包外面铜工装饰的商人,说他不能如期交货。什么!整个建筑工事都要停顿下来!不能如期完工,就要交付巨额的罚款!惨重的损失——仅仅是为了那个承包铜工装饰的商人。

  长途电话,激烈的争辩,都没有半点用处,于是卡伍被派往纽约,找那个人当面交涉。

  卡伍走进这位经理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这样说:「你该知道,你的姓名在勃洛克林市中,是绝无仅有的?」这位经理听到这话,感到惊讶、意外,他摇摇头说:「不,我不知道。」

  卡伍说:「今晨我下了火车,查电话簿找你的地址,发现勃洛克林市里,只有你一个人叫这个名字。」

  那经理说:「我从来没有注意过。」于是他很感兴趣的把电话簿拿来查看,果然一点也不错,真有这回事。那经理很自傲的说:「是的,这是个不常见到的姓名,我的祖先原籍是荷兰,搬来纽约已有两百年了。」接着就谈论他的祖先和家世的情形。

  卡伍见他把这件事谈完了,又找了个话题,赞美他拥有这样一家规模庞大的工厂。卡伍说:这是我所见过的铜器工厂中最整洁、完善的一家。」

  那经理说:「是的,我花去一生的精力经营这家工厂,我很引以为荣,你愿意参观我的工厂?」

  参观的时候,卡伍连连盛赞这工厂的组织系统,且指出那一方面要比别家工厂优良,同时也赞许几种特殊的机器。这位经理告诉卡伍,那几项机器是他自己发明的。他花了很长的时间,说明这类机器的使用方法,和它的特殊功能。他坚持请卡伍一起午餐!这一点你必需记住,直到现在,卡伍对于他这次的来意还只字未提。

  午餐后,那位经理说:「现在,言归正传。当然,我知道你来这里的目的。可是想不到,我们见面后,会谈得这样的愉快」他脸上带着笑容,接着说:「你可以先回费城,我保证你的定货,会准时运送到你们那里,即使牺牲了别家生意,我也愿意的。」

  卡伍并没有任何的要求,可是他的目的都很顺利的达到了。那些材料,全部如期运到,而那座建筑也没有受到任何的影响而如期完成。现在话又说回来如果卡伍当时用了激烈争辩的方法,会不会有这样满意的结果?所以,不使对方难堪、反感,而改变一个人的意志。

启示

  批评是进步的明灯,因为有批评才有进步。俗语说得好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圣贤都会有过错,何况我们这些凡人呢 !而有了过错,就得有人来指正,这样才会有进步。有句话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往往我们做错了事,自己却不知而需借助别人的批评、指正。赞美要看时机,批评要靠技巧。我们不要用恶语中伤他人,劝告他人时,如果能态度诚恳,语出谨慎,那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友谊,为我们的人缘加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8:28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威尔逊法则?

威尔逊法则:如果部下得知有一位领导在场负责解决困难时,他们会因此信心倍增。

  提出者:美国行政管理学家切克·威尔逊

  点评:领导的指导是员工克服困难的后盾。

什么是威尔逊法则?

  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管理绩效和指导员工的方法。指导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并对组织的成功产生作用。如果对员工的指导很出色,绩效管理就转变成为一个协作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让每一个人受益。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可以及时纠正员工的错误,增强员工解决问题的信心,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

经典案例

  不少著名企业都很重视对员工进行现场工作指导。麦当劳快餐店创始人雷·克罗克是美国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家之一。他不喜欢整天坐在办公室里,而是大部分工作时间都用在"走动管理上",即到所有分公司部门走走、看看、听听、问问,随时准备帮助下属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麦当劳公司曾有一段时间面临严重亏损的危机,克罗克发现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习惯躺在舒适的椅背上指手画脚,把许多宝贵时间耗费在抽烟和闲聊上。于是克罗克想出一个"奇招",将所有经理的椅子靠背锯掉,并立即照办。开始很多人骂克罗克是个疯子,不久大家开始悟出了他的一番苦心。管理者们纷纷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开展"走动管理"。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员工们现场解决问题,终于使公司扭亏转盈。

  无独有偶,最先创造"走动式管理"模式的惠普公司,为推动部门负责人深入基层,又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周游式管理办法"。为达此目的,惠普公司的办公室布局采用美国少见的"敞开式大房间",即全体人员都在一间敞厅中办公,各部门之间只有矮屏分隔,除少量会议室、会客室外,无论哪级领导都不设单独的办公室。这样,哪里有问题需要解决,部门负责人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带领自己的员工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正是这些保证了惠普公司对问题的快速反应能力和解决能力,并成就了它的辉煌。

  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也是一位专注于带领部下解决问题的优秀管理者。

  GE旗下的CNBC电视频道的《商务中心》节目每晚在6∶30到7∶30播出。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节目。2001年4月底,该节目的女主持人苏·埃雷拉给韦尔奇打了一个电话。她说,著名节目主持人多布斯又回到CNN电视台,主持《货币之线》节目,时间与《商务中心》重叠,是一个重大威胁。希望韦尔奇能发来一个电子邮件,以鼓舞她的团队成员的士气。

  韦尔奇知道苏已经为此取消了私人休假,也知道这对CNBC非常重要。于是他说:"苏,不用发邮件了,为什么我不能亲自到你的工作室中去呢?"

  于是,韦尔奇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与苏的15人团队一起,吃着饼干,喝着可乐,一起讨论几十个应对方案。那个星期的最后一天,CNBC的所有人,从电脑制作到布景设计,都加入到讨论中来。在韦尔奇的参与和干预下,CNBC(而不仅仅是《商务中心》节目组)采取了以下对策:把节目时间延长,并从6点开播;在多布斯出场的当天早晨,由CNBC的另一个节目把苏请到演播室作为嘉宾与观众见面;由CNBC体育节目在周末播出NBA总决赛时,播出《商务中心》节目预告。

  这样,韦尔奇俨然又成了CNBC的项目经理。他说,多布斯的复出无疑会夺走一部分观众,但我们决不会让他轻易做到这一点。这将是一场持久战,但我们要赢得第一场战斗。

  结果,星期一《商务中心》与《货币之线》打了个平手,星期四《商务中心》的收视率就高多了。正是韦尔奇的亲临指导,使CNBC增强了战胜对手的决心,最终创下了收视率的成功。

管理启示

  现场指导要想取得好的效果,还要注意技巧。无论如何,指导都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当你在指导员工时,你需要积极倾听、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以及讨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你提出自己的反馈意见同时接收员工的反馈意见。指导员工时要关注哪些方面有待提高以及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总的目标是帮助大家提高效率。指导一个人帮助他克服个人缺点,使他的个人能力最大化,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只有这样,指导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9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ZT:什么是麦克莱兰定律?

让员工有参加决策的权力。

  提出者: 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莱兰(David McClelland)

什么是麦克莱兰定律?

  麦克莱兰经过大量深入研究发现从根本上影响个人绩效的并非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是智商、技能或经验,而是诸如“成就动机”、“人际理解”、“团队影响力”等一些可被称为资质的东西。1973年,麦克莱兰教授发表了题为《测量资质而非智力》的文章。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的需要是权利的需要、归属的需要、等等需要中的一个重要的需要。

麦克莱兰定律启示

  必要的时候,为自己的员工贴上一个权力的标签,可以极大地提升他们的工作热情与主人翁意识,而且它所产生的效果许多时候是其他激励方式所不及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柏格定理: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

  提出者:美国银行家路易斯·B·蓝柏格

  点评:压力只有在能承受它的人那里才会化为动力。

蓝柏格定理简介

  常言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要干事总会有压力。有时,压力犹如泰山压顶。但会干事的人总会把压力化成动力。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压力越大,动力越大。

  有一天某个农夫的一头驴子,不小心掉进一口枯井里,农夫绞尽脑汁想办法救出驴子,但几个小时过去了,驴子还是在井里痛苦地哀嚎着。

  最后,这位农夫决定放弃。于是他便请来左邻右舍帮忙一起将井中的驴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

  农夫的邻居们人手一把铲子,开始将泥土铲进枯井中。当这头驴子了解到自己的处境时,刚开始哭得很凄惨。但出人意料的是,一会儿之后这头驴子就安静下来了。农夫好奇地探头往井底一看,出现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惊:

  当铲进井里的泥土落在驴子的背部时,驴子的反应令人称奇──它将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铲进的泥土堆上面!

  就这样,驴子将大家铲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数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这只驴子便上升到了井口,然后在众人惊讶的表情中快步地跑开了!

  就如驴子的情况,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时候我们难免会陷入"枯井"里,会被各式各样的"泥沙"倾倒在我们身上,而想要从这些"枯井"脱困的秘诀就是:将"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经典案例

  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压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

  三九集团是中国著名的医药企业,早就有使企业走出国门去的打算,曾制定了一个要在全球建立1000家中医药连锁店的目标。然而,正当他们准备大展宏图之时,因为过失违规,他们受到证监会点名批评。一时间各种议论蜂拥而来,对三九集团产生了质疑。一个意想不到的"压力"出现了!

  三九集团面对社会压力,虽然有些喘不过气来,但是他们却没有被压倒。他们在总裁赵新先的带领下,虚心诚意地接受了中国证监会的批评和新闻舆论的监督,公开道歉,将巨大的压力化成干事创新的巨大动力。除了以最快的速度用现金和"三九"持有的优质资产与权益,分期分批向上市公司归还借用资金外,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三九集团不但渡过了危机,而且获得了很好的发展。

  中美史克天津制药有限公司是一家现代化合资制药企业。自1987年10月建厂以来,年生产药23亿片(粒、支),其中康泰克为支柱性产品,年销售额6亿元人民币。康泰克是一种含有苯丙醇胺(PPA)成分的药品制剂。2000年,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吞服含有苯丙醇胺的药品,会增加患出血性中风的危险。有鉴于此,这年11月6日,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要求美国生产厂商主动停止销售含PPA的产品。10天后,中国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也发布了《关于暂停使用和销售含苯丙醇胺药品制剂的通知》,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康泰克和康得两种产品被暂停使用和销售。

  康泰克由于其显著的疗效,其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国家医药监督管理局的通告一出,顿时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而通知发布正值11月感冒高发期,暂停使用和销售康泰克这一公司支柱产品,对史克公司是致命的打击。因此,史克公司对中国药监局这一决定的态度无疑将会引起新闻媒体的密切关注,把握不好,便会引发更深层的危机,自己也可能被逼出中国医药市场。

  面对生死存亡的压力,中美史克公司迅速成立了危机处理小组,及时进行了媒体恳谈会,主动阐述事实真相,表明史克公司从消费者健康利益出发,坚决支持中国国家药监局的决定,并紧锣密鼓地推出替代新药。这样,由于处理及时,中美史克公司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与此同时,公司经过调查发现,由于前一阶段的有效处理,消费者对康泰克品牌仍怀有情结,因此,"新药"重返市场时仍取名康泰克,只是加上一个"新"字。为使新药顺利推向市场,中美史克公司利用已经培养起的良好媒体关系,在中国媒体间进一步表明了自己为消费者利益和为中国人民健康着想的态度,让消费者对新药吃下定心丸。这样,从2001年9月开始,新康泰克陆续在全国各大药店顺利上市,取得了相当不错的销售成绩。

蓝柏格定理管理启示

  压力与动力是一对矛盾,并不是所有的压力都能转化成动力。压力变成动力,需要一个转化的条件,那就是压力的承受者有承受压力的能力。若是没有这个条件,压力就只能做惯性运动了。所以,面对压力,我们要积极地改变自己,充实自己,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各种压力,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7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倒金字塔管理法(Pyramid Upside Down)

最早由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SAS)总裁杨·卡尔松提出。

倒金字塔管理法简介

  70年代末,石油危机造成世界范围内的航空业不景气,瑞典的北欧航空公司也不例外,每年亏损2000万美元,公司濒于倒闭。在这个危机的时刻,一位朝气蓬勃、极具领导才能的年轻人---杨·卡尔松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了北欧航空公司的总裁。卡尔松接任后采用了新的管理方法,一年后,北欧航空公司赢利5400万美元。这一奇迹在欧洲、美洲等广为传颂。

  卡尔松来到北欧航空公司时,公司一片萧条,人心慌慌,员工们不知道公司会走向何处。卡尔松利用3个月时间,在仔细研究了公司的状况后向所有员工宣布, 他要实行一个全新的管理方法。他给它起名字叫 "Pyramid Upside Down",我们简称叫倒金字塔管理法,也有人称之为倒三角管理法。

卡尔松认为:

“人人都想知道并感觉到他是别人需要的人。”
“人人都希望被作为个体来对待。”
“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任何不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承担责任的;反之,任何了解情况的人是不能回避责任的。”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管理模式就是在这样一种思维的指导下产生的。

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构架

传统的管理构架是:
最上层:决策者、总经理;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车间主任等);
最下层:一线工作人员,也叫政策的执行者。

卡尔松的“倒金字塔”构架是:
最上层: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将其称之为现场决策者)
中间层:中层管理者;
最下层:总经理、总裁(卡尔松将自己称之为政策的监督者)。

  在一般的传统公司管理中是个“正金字塔”,最上面这个人是总经理,或者是叫决策者,中间这一层叫中层管理者,最下面这一层叫"First Line Staff",就是一线人员,或者称为政策的执行者。上面是决定政策的人,下面是执行政策的人,概念很清楚,现在很多单位采用的都是这种管理方法。那么当时卡尔松为什么决定把这个颠倒过来呢?因为他发现要把公司做好关键在于员工,他个人认为是这样, 在管理学上认为一个公司能不能好,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卡尔松在这个“倒金字塔”管理法得最下面,他给自己命名为政策的监督者,他认为公司的总目标一旦制定下来之后,总经理的任务是监督、执行政策,达到这个目标。那么中层管理人员不变,最上面这一层是一线工作人员,卡尔松称他们为现场决策者。

  “倒金字塔”管理法的总的含义是“给予一些人以承担责任的自由,可以释放出隐藏在他们体内的能量。” 那么这种管理方法出现了什么效果呢?SAS公司采用这种方法三个月之后,公司的风气就开始转变,他开始让员工感觉到,我是现场决策者,我可以对我分内负责的事情做出决定,有些决定可以不必报告上司。把权力、责任同时下放到员工身上,而卡尔松作为政策的监督者,他负责对整体进行观察、监督、推进。

倒金字塔管理法案例

  案例一:有个美国商人叫佩提,这一天他接到通知要乘飞机从斯德哥尔摩到巴黎参加地区会议。我们知道阿兰德机场是斯德哥尔摩也就是瑞典的国际机场,阿兰德机场距离斯德哥尔摩市70公里,当佩提先生到达机场后,一摸口袋,脸变了颜色,发现没带飞机票。那我们知道世界上各个国家的航空公司规定都是一样的,没有机票是不能够办理登机手续的。正在这个时候SAS公司的一位小姐款款走来说"Can I help you?",佩提显得很不耐烦说你帮不了,可是小姐还是笑眯眯的说,您说出来或许我能帮助你。佩提说我没带飞机票,没想到小姐说:“您没带飞机票呀,这事很好办,您先告诉我机票在哪?”他说在XX饭店411 号房间,小姐给了他一张纸条,让他拿着先去办登机手续,剩下的事情由她来处理。佩提先生到了登机的地方很顺利就办好了,拿到了登机卡,过了安检,到了候机厅。当飞机还有十分钟就要起飞的时候,刚才那位小姐把他的机票交给了他,佩提先生一看果然是自己落在饭店的机票。那么小姐是怎么把机票拿到的呢?她拨通了饭店的电话后是这样说的:“请问是XX饭店吧,请你们到411号房间看看是否有一张写着佩提先生名字的飞机票?如果有的话,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用专车送往阿兰德机场,一切费用由SAS公司支付。” 是什么力量使她这样做呢?就是“倒金字塔”管理法,因为他把权力充分的赋予了一线工作人员。

  案例二:德国人艾森.候波从柏林到法兰克福转机,又乘SAS公司的飞机赶到斯德哥尔摩办事。在机场他找到了值班经理,怒气冲冲的说:“SAS公司不好,你们看把我的皮箱摔成这样!” 经理看到皮箱上是有一个崭新的口子,再仔细看以后, 他笑着对德国人说:“先生,实在对不起。这样吧,您能不能等我几分钟?”十分钟后, 经理拿来一个基本和客人的一样的皮箱,对他说,这个皮箱就作为SAS公司送给您的一件礼物吧,请收下。德国客人想了想,拿着箱子走了。这个德国人晚上翻来覆去的想,心里很不好受。第二天带着新皮箱找到那位经理说,我很不好意思......,经理赶忙说:“您别说了,我都知道,我已经说了,就作为一件礼物您收下。” 德国人很惊奇,你怎么知道呢?机场的经理笑了笑说:“您昨天拿的皮箱的裂痕确实是新摔的,但是不是我们公司摔的。因为皮箱在上飞机之前我们都是要检验的,如果皮箱已经有裂痕或者破损的情况,旁边要贴有标记。而我在您的皮箱上看了这个标记。”德国客人脸红的说,我的皮箱是在法兰克福摔坏的,找他们, 他们不承认。到阿兰德机场本来想跟你们泄泄气,但没想到你们会这样处理。我回去之后都要鼓励他们坐SAS公司的飞机。这也是“倒金字塔”管理法在起作用,在SAS公司处处都能感到员工们那种自信、自豪的感觉,他们有着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总裁卡尔松带领他们想这个目标进发。

  案例三:SAS公司很多员工胸前别着一个很精制的鸡心。在门口有一个警卫,是个50多岁的老职工,精神抖擞的站着,他的胸前就别有一个鸡心,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卡尔松觉得公司的情况已经基本扭转,应该奖给员工一些东西。想了想对秘书说,去定做精制的鸡心别针,每个员工一个,不能以发的形式下发,按照每个人的家庭地址,通过邮局寄给他(她)的配偶。当老员工回到家里的时候,老伴冲上来报住他狠狠亲了一口,还说,汤姆,你真棒!老员工感到莫名其妙。老伴这才说,你知道你们的总裁给我们寄来了什么?汤姆一看原来是一个精制的鸡心别针,还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尊敬的汤姆逊太太:

  感谢您一年来对汤姆逊先生的工作的全力支持,使得北欧航空公司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谨代表我个人向你表示衷心的谢意。                   杨·卡尔松 (亲笔签名)

  老汤姆看了激动的不得了,他只是个普通的警卫。老两口激动的一边喝酒庆祝一边探讨,我明年要怎么干才对得起总裁对我的关心呢。

  在SAS公司看到一位小姐也别了个同样的鸡心,以为她也会高兴的谈她的感受,但是出乎我们的意料,她眼含热泪的说,她是个秘书,她的部门负责航线,白天开会做出航线的计划,晚上她就要打出来,所以经常加班,和她新婚不久的丈夫就起了疑心了,两个人脑的关系很紧张,已经到了要说分手的地步。这天她又加班,她想算了不解释了,反正我说了他也不信。她到了家打开房门,发现和平时不太一样,餐桌上放着几个菜和一瓶酒,她心往下一沉,这时候她丈夫听到她回来,对她说:“你回来了,这么晚,累不累?”一反常态,以前他根本不问,你解释也没用,今天怎么问寒问暖问辛苦。他跟丈夫说有什么话就直说吧,没想到她丈夫对她说,看来以前我是误解你了,我错了,我希望你能原谅我。他奇怪的看着丈夫。原来她丈夫收到了卡尔松总裁寄给他的信和一个精制的鸡心,信上写道:

  感谢你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力支持你的妻子为SAS公司的成就做出了这样大的努力,我谨代表我个人向你表示最真挚的问候。 杨·卡尔松(亲笔签名)。

  就这样挽救了一个家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4-11-17 02:47 , Processed in 0.0684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