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次级债危机源于房地产市场的过度膨胀和大量贷款炒房。对于中国的炒房者来说,也要“盛市思危”,警惕房地产投机中蕴含的风险。 连续加息经济放缓抬高炒房者成本 从911以后,美国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连续13次降低利率,房地产市场受到激励开始迅速膨胀,炒房投资盛极一时。美国平均房价2003年~2006年四年涨幅超过50%,1995年~2006年房价翻了一番多。 受到利益驱动,一些收入不高、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人也申请贷款买房。银行为了获取较高贷款利率,降低了住房贷款门槛。即使借款人还不起贷款,也可以变卖其房屋,由于房价迅速上涨,炒房者和银行依然有利可图。就这样,次级贷款和次级债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迅速膨胀。 但谁也没有料到,去年底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衰退,去年三季度至今房价又下跌超过10%。房价下跌,炒房者利益链条断裂,贷款还不上,变卖房产又面临损失,次级贷款风险开始暴露。 分析人士认为这与美国连续加息有关,2004年开始美国连续17次加息,贷款利率提高,使得炒房者成本一路抬高。经济增长放缓也影响了房地产市场。 危机爆发无征兆沪房价曾日跌千元 这样的情况我国的房地产投资者应该也不陌生。就在2005年上海房地产价格大涨两年多后,不少炒房者仍在盲目“入市”。随后调控政策出台,上海房价率先大跌,6月上海房屋成交均价曾日跌1426元/平方米。 尽管目前我国整体房价仍一路上涨,看不到下跌的迹象,但是炒房者、尤其是贷款炒房者不能不警惕。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也并没有迹象,房地产销售去年还是欣欣向荣,突然之间危机就扩散开。市场信心一旦丧失,泡沫顷刻间破裂,房价迅速下跌。 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中到底有多大“泡沫”,目前无法推断。但是,任何商品价格都是有涨有跌的。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加息周期,去年开始央行连续五次加息,贷款利率也在抬高。尤其是到了明年初,银行开始执行新的贷款利率,今年三次加息一次性释放,部分炒房者贷款成本将一次提高0.46%。而目前机构普遍预计加息还会继续。 91%购房者贷款买房国内银行处高危状态 “在房地产抵押贷款方面,中国的危险程度其实也很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表示。 日益高涨的房价所展现出的巨大利润空间,对任何一家商业银行都是诱惑。截至2006年12月底,国内各商业银行个人房贷余额高达2.25万亿元,91%的购房者通过银行贷款来实现购房愿望。“按照此项贷款在国家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国内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情况接近美国,但不容忽视的是,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发展了50多年,而我们仅有8年的时间。”易宪容说。同时易宪容指出,在此情形下,无论个人信用制度,还是银行自身的风险防范意识,中国都不及美国。 房贷不良率连升3年 银监会最近的调查显示,国内部分省市的房贷不良率连续3年呈现上升趋势。上海银监局的统计也表明,截至2006年9月末,中资商业银行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8亿元,不良贷款率达0.86%,上升幅度明显。 另外,“假按揭”案件所涉及的金额也非常巨大,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被骗贷1.26亿元、北京森豪公寓骗贷7.5亿元、姚康达贷款7000万炒房等,都是对国内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的一种风险提示。 中国房贷风险化解难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房地产抵押贷款主要由银行提供,由此引发的房贷风险难以化解。国内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还未建立,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进程也相对缓慢。 易宪容认为,房地产是个高风险的行业,房价上涨时,银行出于收益的考虑,对贷款者的资格审查不严,但在房价下跌时,很多购房人并不具备还款能力的真实情况就会暴露。“无论是房地产抵押贷款,还是被证券化的相关产品,只要出现房价下跌的现象,抵押的房产如果无法正常变现,就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产生风险。”易宪容总结说。 吸取美国教训打击投机 中国的住房信贷和股市监管,对金融风险的承受和化解能力,要远远低于建立在分层控制体系基础之上的美国金融市场。 因此,一方面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多层次地进行信贷结构细化,重新制定房贷审批和贷款收回制度,建立分层控制体系,抑制由于银行业信贷制度带来房市泡沫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未来房市泡沫破裂引发的大规模不良信贷资产;另一方面要吸取美国次级债的教训,杜绝来自房地产开发、公司治理、税收等制度上的漏洞,消除引发房市、股市投机的内生机制,并通过引入基于公众意愿的政府住房计划、打击过度投机政策,将虚拟经济控制促进而不是危害实体经济的水平。 来源:
华龙网 作者:
编辑:
余爱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