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1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五) 有鉴于贾政的无奈
《红楼梦》我记不清看过多少遍了,大约总不下二十遍吧!第一次看,是在小学五年级,那时年幼无知,似懂非懂。看到《第三十三回 手足耽耽小动唇舌 不肖种种大承笞挞 》。当看到贾政痛打宝玉时,对贾政十分痛恨。随着年龄增长,渐知人事,特别是有了儿子,为人之父后。逐渐理解了贾政当时痛打宝玉的心情。越思越觉得此一回书包含着深刻的教子之理。
天下父母,哪一个不爱儿子。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宝玉大展诗才,妙题联额,贾政嘴上不说,心里又何尝不喜。
此时痛打宝玉,其原因,就是他自己说的\"你们问问他干的勾当可饶不可饶!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劝解!明日酿到他弑君弑父,你们才不劝不成!\"
在那个年代里,以宝玉那种不守规矩的性格,如不严加管教,长大成人,酿成灭门之祸,并非不可能,贾政作为一家之主,身上担着千斤重担,不能不为阖家的命运考虑。
宝玉无法无天性格的形成,其原因就在于贾母及王夫人的娇纵,溺爱。贾政碍于贾母对宝玉的喜爱,而宝玉又真的能给贾母带来许多欢乐。为了尽孝,他不得不服从母亲,但他内心深处却对宝玉性格中的叛逆性有一种极大的恐惧。
袭人说得好:\"论理,我们二爷也须得老爷教训两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 \"
其实,王夫人也明白此理,请看: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一声\"我的儿, 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我何曾不知道管儿子,先时你珠大爷在,我是怎么样管他,难道我如今倒不知管儿子了?只是有个原故:如今我想,我已经快五十岁的人, 通共剩了他一个,他又长的单弱,况且老太太宝贝似的,若管紧了他,倘或再有个好歹,或是老太太气坏了,那时上下不安,岂不倒坏了.所以就纵坏了他.我常常掰着口儿劝一阵,说一阵,气的骂一阵,哭一阵,彼时他好,过后儿还是不相干,端的吃了亏才罢了.若打坏了,将来我靠谁呢!\"说着,由不得滚下泪来.
接着分付每月给袭人加二两银子。
贾母亦非不明事理之人,请看:贾母含泪说道:\\\"儿子不好,原是要管的,不该打到这个份儿!你不出去,还在这里做什么!难道于心不足,还要眼看着他死了才去不成!\"贾政听说,方退了出来.
可见,贾母并不怪贾政教训儿子,只是嫌他打得太狠了。
在教学生涯中,见到了许多由爷爷奶奶,姥爷姥姥带大的孩子,大多身上有着严重的缺陷,任性、娇纵、蛮横、生活自理能力差,而懂规矩,善解人意的孩子不是没有,但与父母亲自带大的孩子相比,就少得多了。
究其原因,我分析,主要是因为,隔代亲,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但祖辈的老人对第三代孩子,并没有亲生父母那种直接的责任感,他(她)们总觉得管好孩子的吃喝、安全,不让孩子受委屈,是他们的义务。管教太严,一是不忍,一是怕落埋怨。除非极明理,极负责任的老人才能主动地给孩子立规矩,培养孩子的正确道德观。
我观察过很多老人带孩子的现象,只见过两个把孩子带的有规矩的,一个是一同事的岳父。其人,系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饱经沧桑,极有学问。我见到他是十五年前的事,那时,老人已七十多了。同事的孩子极为出色,后考入名牌大学。再一个是我的岳母,她老人家八岁即在日本纱厂当童工,虽无文化,但见多识广,责任心极强,对孩子要求很严,我的内侄女内外甥女,在她那里。放学后第一个任务就是完成作业,不完成作业,别想出去玩儿。在这一点上,我的母亲也没做到。
所以,我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偷懒,不要轻易将孩子交给老人带,现在的孩子条件已经太好了,再加上老人的不负责任。如长时间自己不管教,养成许多不良习惯后,再来管教,就会事倍功半,如再有贾母那样极有权威的老太太保护,这孩子就更难管教了。
不要怪老人,老人的做法是很正常的,因为,享受天伦之乐是他们的权利,他们没有再给你教育孩子的义务,尽管许多老人主动要求承担这一任务,但真正能负起管教责任的老人,百不挑一。
有鉴于贾政的无奈,所以我在教育孩子时,十分小心的既不让母亲过多干预,又注意做到不让孩子恃仗奶奶的宠爱,使性放刁。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让他明白了一点,如果犯了严重错误,奶奶也不能使他避免惩罚。
我儿子已经是大四的学生了,很快就要踏入社会。
长这么大,我打过他三次。
第一次,是在他五岁那年,恃仗奶奶的宠爱,在奶奶屋里吃饭时,满盘乱挑,没有规矩,而母亲又护着他,我多次教训,甚至罚站,都没有改过来,还到母亲面前告我的刁状。万般无奈,我用妻子做衣服的竹尺,在他的屁股上狠狠地给了一下子。这是他第一次尝到竹笋炒肉的味道。从那以后,他再也没在母亲那边守着我放刁。母亲虽疼孙子,毕竟是明理之人,打那以后,就注意教他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规矩,有了那次教训,他也就听从了奶奶的教导,逐渐学会了许多规矩。
第二次,是九岁时,他的妈妈让他倒垃圾,他居然学着一些邻居的样子将垃圾扔到了楼下的空地上,恰好被我碰上,在屁股上踹了一脚。从此,再也没犯同样的错误。
第三次,是上初二时,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不完成作业,我警告他,提醒三次不改,竹尺伺候。第三次,他居然被老师派同学押送到我的学校里。这一次,我没有放过他,将他按到床上用那根竹尺,打了整整十尺。这是我事先与他约定的数字。
儿子哭着睡了。半夜,我悄悄来到他的床前,看着儿子脸上未干的泪痕,摸摸被打得红肿的屁股……。
儿子,别怨爹心狠!
这次,让老母狠狠地骂了一顿。
待老人家骂够,我慢慢说:“娘,那根擀面杖还在吗?”母亲无语!
可能有人会说我心狠。但是,如果让我重新教子,我还是会这样做的,在孩子有小错时,如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等到有一天戴上不花钱的镯子时,则悔之晚矣!
防微杜渐,是我之本意。惯子如杀子,古训至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