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wjh123456

育儿天地(578-592楼ZT《教儿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母需要把钱币翻过来多看看孩子的两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常拿着放大镜寻找孩子的缺点,喜欢从反面教育孩子,希望孩子变得越来越好。而李子勋建议家长,多从资源取向上看问题,而不是问题取向。



问题取向是从问题的角度出发,总能看到好事背后的坏事,比如孩子成绩好,马上联想到会不会滋生骄傲情绪。而资源取向则把问题看成资源,总能看出负面背后的正面。



比如孩子爱打架,从问题取向出发,就容易将其视为不良行为加以训斥,而如果从资源取向出发,将这种攻击性引导到被社会文化所标定、认同的方式去转变,比如从学校的竞技比赛、将来的事业竞争方面来看,那也许就是另一种局面。



在李子勋看来,孩子在学校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早恋、人际冲突等,都不是大事。家长如果把这些看成日常情况来处理,淡化问题,就更能取得孩子的理解和认同。



应当告诉孩子,这些问题、缺点只是一小部分,他还有很大一部分好的方面。这就把孩子眼中的大问题变成局部问题,孩子就容易从事件中走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孩子一个好的假定不要误读他的动力



李子勋举例,有些青春期的男生会对社会和他人产生敌意,并把这种力量转向家庭,比如砸东西、推搡父母等。看上去是爸爸妈妈受伤,而实际上孩子受伤更深。歉疚感与负罪感会一直跟随着他,将来走上社会,可能更容易卷入暴力。作为家长,当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应当暂停,各自保留观点,不要陷入纠缠。



他建议家长不要从孩子的阶段性爆发行为中推出恶劣后果,而是给孩子一个好的假定:他是不是在学校不高兴?是什么情绪困扰了他?那么,家长对孩子愤怒、失望的感觉就会有所改变,孩子也会感受到家长的体谅,从破坏性情绪中走出来。



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想惩罚他;一种是认为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是的,孩子是必须要犯错误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必须允许他犯那个年龄的错误。心理学的挫折理论讲述的就是这个古老的命题:孩子不经历挫折是不会成长的。

李子勋说,家长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听话的乖孩子,心理学上则重视孩子的动力,动力弱的孩子不容易犯错,但也不易成功;动力强的孩子容易犯错,但也更容易成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重视幼儿的心理,预防偏离,培养宝宝好性格(ZT)

所谓幼儿心理偏离,是指幼儿在心理和行为中表现出的偏离正常的倾向。如爱发脾气、行为古怪、注意力障碍、强迫倾向等。幼儿的心理偏离虽然在程度上不如成人的心理疾病那样表现出明显和稳定的特点,但如果不及时采取矫治措施,则会越来越严重,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幼儿产生心理偏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这其中有先天的原因,如母亲在孕期患传染病、中毒、营养不良、以及出生时窒息、严重缺氧、难产或产伤等,均会通过影响幼儿的精神及神经发育而导致心理偏离。但心理偏离主要还是家庭环境和教育影响的原因。父母的素质、彼此的关系、教养方法,教养态度等都能对幼儿心理发育产生影响。如父母之间不和睦或离异,会对孩子失去应有的爱抚,容易使幼儿情绪抑郁、性格古怪、心理反常。而过分溺爱容易使孩子形成骄傲、自私、任性等不良性格,自理生活的能力也很差;对幼儿过于粗暴、简单,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怯懦、恐惧心理,也易使其形成说谎、粗暴、无理的性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怎样对待幼儿的心理偏离呢?

首先在平时应注意观察幼儿心理情况。当孩子出现心理偏离时,父母应先从自己的言行、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中寻找根源。轻度的心理偏离,只要注意改变教育方式,用科学、正确的方法抚育孩子,就可很快奏效。而对有明显的心理偏离,学习困难,或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宜及早让儿童心理专科医生给予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因此,幼儿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急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有效途径对幼儿心理素质培养呢?

(1)克服自负心理。例如班上有个别幼儿,因自己的某方面比较“能干”而常常受老师表扬,就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不愿意与他人一起玩。对此教师可通过故事《谁的本领大》、《不骄傲的孩子》等进行教育疏导,指导幼儿进行自我心理调节。帮助幼儿理解:人各有各的本领,只有团结协作,互相帮助,才能使各人的本领得到最好地发挥。

(2)战胜自卑心理。教师应引导孩子重新看待和估计自己,帮助他们把自己比同龄人做得更好的事找出来,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

(3)消除嫉妒心理。教师应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心理疏导,以期帮助孩子增强“消除嫉妒心理”的自信心和能力。启发诱导幼儿:每个孩子都在争取进步,自己也会不断进步。当别人进步时,自己不生气,不嫉妒,而要迎头赶上,争取进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情绪异常的三个时机

当孩子无理取闹时

当孩子为不合理的要求未被满足而哭闹时,你切不可因心软而改变立场。

你可以走过去,用轻柔和同情的语气说:“你是不是很不开心?看见你这样,我的心里也不舒服。”就这样分享他的情绪。一开始,孩子可能会拒绝你的关怀,

你可以走开,一会儿再回来,仍然用同样的方式跟他说话。用这种方式向孩子表明,你对事情的立场是坚定的,但在情绪方面,你愿意和他分享,因为你理解和在乎他的感受。甚至,你可以告诉孩子,他不开心,你也难过,因为你是很心疼他的。但他的要求不合理,是不可以答应的。

用这样的方式,你可以慢慢地改变孩子的情绪模式,使他逐渐学会用更有效的方法来处理同样的情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心爱的事物分手时

心爱的玩具不小心被摔破、弄坏或丢失了,孩子免不了会号啕大哭,伤心不已,这时也是对他进行情绪教育的最好时机。

小孩子对时间和金钱的价值没有意识。一件只花了几元钱买回来的玩具,可能是他最心爱的,一旦摔破了,他的悲伤不亚于一个成年人一下子失去了价值数万元的东西时的感受。

可是,大人往往不明白这一点,而对哭闹的孩子说:“坏了就坏了吧,也不值钱。不要哭了,明天爸爸再给你买一个。”结果往往是孩子哭得更伤心了,因为他觉得父母一点儿也不理解他内心的苦痛。

既然孩子为摔坏的玩具哭泣,就说明这件玩具的价值对他来说是巨大到应该为失去它而哭泣的。父母应该肯定和接受他的情绪:“我看到你这么伤心,一定是因为你非常喜欢这件玩具。来,坐在我身边,跟我说说你现在心里的感觉。”

在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情绪感受后,应该向他做一些必要的解释,帮他明白以下的道理:

★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事物,总有别离的一天。

★ 因此,和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好好地对待它,也好好享受它带给自己的好处,珍惜和它在一起的乐趣。

★ 在它离去后,把美好的记忆好好保存起来,让它在心里陪伴自己过好以后的每一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你火冒三丈时

有时候,孩子实在顽劣,弄得你火冒三丈。若没有及时控制住,就可能口不择言地呵斥孩子,甚至噼里啪啦地揍他一顿。结果,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创伤。

察觉到盛怒来临的迹象后,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家人带走孩子,或自己离开“事发之地”,然后,

★ 做10次以上深而长的呼吸;

★拉紧,然后放松全身的肌肉数次;

★出外散步10分钟;

★ 对自己说“我会保持冷静”,然后回想过去自己曾经表现得很冷静时的情景,或者回忆一段轻松开心的时光。

看到父母能够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这对孩子是很好的榜样教育。你也可以把这种冷静技巧教给孩子,让他从小就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确引导纠正幼儿自卑心理

现实生活中,幼儿的分辨和行为能力差,不可避免地犯一些所谓的“错误”,这些错误并不可怕,它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是很正常的。可怕的是,家长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对幼儿进行引导,致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幼儿自卑心理的产生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父母过于苛求。父母总是指责幼儿这也不是,那也不行,在孩子短暂的生活中,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会觉得一事无成,怀疑自己的能力,形成一种自卑心理。

二、父母之间的攀比。父母盲目地拿别人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短处相比,责骂训斥,讽刺挖苦,会使自家的孩子越来越自卑。

三、有的父母性格暴躁,态度专横,经常打骂孩子。其实“棍棒教育不仅不能使孩子受到正面教育,而且会使他们直觉上以为自己力量弱小,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四、有的父母对幼儿的吃喝拉撒,以至玩玩具、交朋友的细枝末节,都有规定,甚至包办代替,不给他们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无形中产生自卑心理。

五、父母及其家庭成员遇事无主见,缺乏自信,平常总说“不行”,孩子耳濡目染,便学习模仿,最终形成“大人不行,我当然更不行了。”等一类的自卑心理。

对于儿童阶段产生的自卑心理,幼儿教育专家认为,只要注意纠正,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而不注意调控,少数幼儿会变得更加孤僻、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家长如发现幼儿有自卑表现时,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既要认识到孩子在成长达程中难免发生错误,做到对幼儿不一味地责备、训斥,同时为幼儿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他们独立“闯世界”。只要孩子有了成功和进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点,就及时对其表扬,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价值,培养自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孩子心理世界看眼神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心理世界,就去看他的眼神。  

◆孩子双目凝视,紧紧盯着一样东西或人,这时孩子在聚精会神地追根究底,父母不宜轻易打

扰。

最好顺着孩子的视线,找到他所注视的事物也探个究竟,以备孩子发问,并可引导孩子,使他获得更多知识。

◆孩子眼睛发亮,出现兴奋的光芒,说明孩子明白了道理,找到了答案。

这时,不管孩子的答案正确与否,父母应夸奖他,然后给予讲解。  

◆孩子目光迟钝,左顾右盼,是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时候。

父母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起就事情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做出做还是不做的决定。

◆孩子低着头,眼睛躲闪着,不敢和父母目光相对,那一定是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误,怕受批评。

父母可以先等一等,看孩子能不能自己承认错误;如果孩子不说,父母可追逐着孩子的目光,用微笑和探询的表情鼓励孩子说出真相。孩子承认错误后,父母要肯定他的勇气,相信他能改正,并告诉他仍然爱他。

◆孩子怒目而视,说明孩子认为父母处理某事不公平,他很不满意。

此时,父母不可压制孩子,应该反思究竟,给孩子申辩的机会,以理服人。

◆孩子目光轻松,眉飞色舞,说明孩子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软弱宝宝的强大训练法

大家都说培培特别省心、好带,可培培妈有一点很揪心:培培在外面总是受欺负。两岁半就上幼儿园的培培每天回家后都忧心忡忡地说,哪个小朋友打他了,哪个小朋友推他了。妈妈开始时将信将疑,后来特意到幼儿园去了一趟,发现问题:培培一个人嘟着嘴,一声不响抱着一个玩具,别的小朋友却三五个的在一起玩游戏。

不一会儿,一个壮实的男孩子向培培走过去。妈妈起初以为他要和培培一起玩,紧接着看到的一幕让人揪心:培培一言不发,默默地把手里的玩具送到对方手里。对于培培的懦弱表现,妈妈心里难受极了。

曾听到周围有同事教育儿女:“别人打你时,你给他打回去!他怎么打你,你就怎么打他!”培培妈想想觉得不妥,以暴制暴太野蛮了,只会养成培培不文明的习惯,但面对常受欺负的儿子,培培妈心里很受煎熬,不知该如何教儿子是好。

培培有话说

我今天不想叫电梯里的阿姨,还有爷爷奶奶,我也不想叫,因为我今天一点都不开心:我的天线宝宝被欣欣抢了,她还抓我的脸!她抢玩具的样子真吓人啊,像一只大灰狼,我就是一只小白兔。妈咪来接我,我就讲了这件事,妈咪仔细看了我脸上的伤,亲了我,没说什么,我还想算了,忘了这件事吧,反正看见妈咪我就开心,回家还可以看动画片,玩玩具。可是,回家路上她的脸色越来越不好看,皱着眉头,问她话也不回答,要不就不耐烦。唉,本来我的心情就不太好,现在开始觉得脸上很疼了。

我都睡着了,什么声音这么大?不好!妈妈在跟爸爸吵架,他们打架的样子好可怕啊。我今天真倒霉,接连不断遇到糟糕的事情……有种好难过的感觉流过……哎呀!你们不要大声喊了啦,我害怕,我好怕呀,呜呜呜~~~

儿童心理专家分析

通常总受欺负的宝宝先天气质类型较弱,神经受不了太激烈的刺激,因此在遇到竞争和压力大的情况时,往往采取退缩的方式,保护脆弱的神经系统。但两三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开始成长,于是,这些气质弱的宝宝在“谦让”性退缩之后会感到恼怒,甚至屈辱,对于自尊是一种极大的伤害。如果不能精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要,得不到安慰,学习不到自我保护的方式,长大后宝宝或者会退化自我意识任人欺辱,或者对人感觉冷漠、麻木。受欺负的情况可能比其他因素更可能影响宝宝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从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培培妈与人接触较少,本身接受外界刺激和意见都较少,这样看外界就会夸大对方的力量,宝宝受欺负后又替他“延伸想象”难受的程度,并做出软弱的反应——沮丧和恼怒,这样反倒加剧了培培的难过,像培培这样的宝宝是承受不了妈妈太多的失望的,他需要更多的是安慰、鼓励和训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胆小受欺的宝宝强大起来

抢玩具训练:如果宝宝身体瘦弱,性格偏内向,不会保护自己的权利,在争执中总受欺负,说明宝宝缺少应付受欺负的经验和技能,妈妈就该在家里传授他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比如,你手持玩具让他抢,或他手持玩具你来抢,最好让爸爸一起参与游戏,爸爸的力量传递给宝宝的程度是妈妈无法取代的。

大声呵斥训练:教给宝宝在被抢东西时要大喝一声,不仅能震慑对方,还能及时吸引老师的注意力,因为熟悉宝宝的有经验的老师会马上判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会秉公处理。经过多次演练,宝宝学会了这些步骤和技能后,就能在真实的情景中自如运用了。

唤醒宝宝的自尊心

家有常受欺负的宝宝,你既不能反应太敏感,更不能对宝宝过于淡漠,不顾他的感受,宝宝这时需要唤醒的是自尊心,有尊严的人是不允许别人侵犯他的身心的,即使是身体没有力量,他也会不怒自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为啥越来越“怕羞”

春节过后,一些家长忧心忡忡地带着孩子去了心理咨询诊所。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怕羞”,怕见生人,即便是熟人相聚,他们也是“惜言如金”,很少主动与人交谈。喜庆佳节,是亲朋好友聚会最多的时候,而往往在这样的场面,孩子常常是躲在自己的房间,最多也只是出于礼节,打个招呼后就迅速消失在众人的视线里。

如今,因居住环境的改变,造成现在的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而家长们在孩子交友问题上的种种约束,也让孩子逐渐失去社交的信心和能力。他们在长辈们层层叠叠的保护、溺爱和设防下,与社会和他人的接触越来越少,最终诱发了一系列青少年的心理疾病。专家特别提醒,由于家长们的忽视,“社交退缩症”会影响不同年龄层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

案例:女儿的过于“安静”让妈妈担忧

晓羽小时候虽不算活泼,但见人总是笑眯眯的,挺讨人喜欢。读书后,父母对她寄予厚望,不希望她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学开始,她的业余时间就完全分配给了课外各类培训班。在学校,祖辈们怕她吃亏,根本就不允许她与其他同学交往。这以后,她变得越来越孤独。

起初,晓羽的妈妈还很庆幸自己的女儿乖巧懂事,老师们的评价除了说她太过安静外,都认为这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晓羽与家人的话也越来越少,放学回家后,总是一头扎进自己的房间,父母只当女儿大了,知道用功读书,心里还窃喜呢。只是,近几次聚会,晓羽妈妈的朋友都认为晓羽太“安静”了,这份沉静与年龄实在不相符。妈妈开始感到担心了。

专家说法:表面问题,还需深层解决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指出,现在的孩子不擅长与长辈交流是确实存在的事实,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我觉得有点被夸大了。孩子与长辈接触少,交流也相对就少,但这不等同于他与同龄人之间的交流也存在问题。曾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给外人的感觉是有教养懂规矩的,许多家长在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灌输给他们各种礼节和规矩,尤其是面对祖辈时。但这些规矩在生活中被具体运用时,又因为长辈们的溺爱而大打折扣。久而久之,孩子们习惯了在家里被长辈宠爱的感觉,习惯了在他们面前可以不受规矩约束、自由轻松地生活。突然某天,他们被告之,在某些特定场合,你必须遵守规矩。他们感到迷茫,不知道应该怎样来遵守这些规矩。作为一种本能的反应,他们只能选择远离和躲避,也就造成了今天孩子与长辈的沟通和交流出现障碍的现实。

人际关系一直在发生着变化,家长们在向孩子灌输硬性的规矩同时,是否也应该创造条件,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多找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然后与之交流沟通,尽量保持家庭气氛的轻松愉快。如今,孩子表现出来的孤僻和沉默,也不能简单地看成是一种能力的缺失,更应该了解这种缺失后面的多种原因。形成“社交退缩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何做好孩子的引导和解决工作,还靠家长们的细心揣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让胆小的孩子变坚强

孩子的懦弱是家庭教育的“副产品”。许多父母怕孩子吃苦受累,不让干这做那,就是儿童形成怯懦心理的主要原因。 

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首先就要改掉大人的过分保护,应该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特别是由老人带养的小孩,更需要从家这个“小世界”里解放出来,让他们接触、认识更广阔的世界。 

有目的地给孩子一些可以独立完成的有时间限制的任务,是让孩子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过程,如果中遇到困难,父母的鼓励、指导和帮助更能让孩子从中体验乐趣,并增长生活的经验。当任务完成时,孩子赢得的不仅有父母赞许,还有自信心。 

父母要告诉孩子,做胆小鬼没出息,让孩子鄙视胆小鬼。同时可以配合一些勇敢者的故事或者卡通英雄来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针对孩子存在的具体弱点,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和诱导。比如,孩子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每当有客人来时,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他与客人交流(这个工作可与客人讲明,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一回生,两回熟,会逐渐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5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太医教你望子成龙三十招(ZT)

(1)妇人保胎,太岁要来
西方的基督教反对保胎,他们认为上帝不让你生出孩子,你就不要生出孩子。太医历来也反对保胎,这是因为使用保胎的结局是胎儿中毒,尤其是胎儿极易发生脑损害而造成低智商。
有些妇女怀孕之后,害怕流产而吃一些保胎药物,或者为了让胎儿发育良好而吃一些药物,这都是有害的。
药物所造成的畸形儿和低智商,给家庭带来极大的伤害。古人称呼恶魔是太岁,就是惹不起的意思。是的,你把畸形儿和低智商的孩子扔了,这叫弃婴罪;你把畸形儿和低智商的孩子杀了,这叫杀人罪。但是你要养活他,又要给他治病,就会倾家荡产。要知道,先天性疾病是可防而不可治的。因此只要孕妇发生了不会流产,怎么办?切记不要保胎!
有些孕妇经常使用B超去检查胎儿,甚至许多孕妇使用B超去检查胎儿的性别,这对于胎儿是个极大的损伤。因为B超就是一种雷达,而雷达能够造成雷达病。雷达病能够损害神经,能够造成白内障,这是许多胎儿出生之后,智商低而有近视眼的原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2)妊娠恶阻,马齿止吐
妇女怀孕之后,因为妊娠中毒而极易发生呕吐。有时把人吐得死去活来,只好去医院输液,而医生就要使用一些化学药物,这样就容易造成胎儿中毒。怎么办?很简单有一种野菜叫做马齿苋,有特效止吐的作用,而且不会造成胎儿中毒。
自明朝以来,太医就是使用这种野菜制止嫔妃的妊娠呕吐,以确保皇子的身心健康。怎么吃呢?把马齿苋剁成馅,放一点儿盐,做成包子或者饺子。这种野菜非常奇怪,无论孕妇多么厌食,多么恶心,多么呕吐,但是吃了几顿这种包子或者饺子之后,就不吐了,据说,原来太医使用中药旋复代赭石汤止吐,但是后来发现容易造成皇子的低智商。于是观察动物怎么止吐,结果发现牛羊怀孕之后,专门寻找草丛里的马齿苋吃;于是从中得到启发。当然,太医没有把嫔妃看作牛羊,但是我们人类确实不如动物聪明。
马齿苋也叫马齿菜、酸味菜、蚂蚁菜,在世界各地的田野里,都与野草共生。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全草大约长30厘米,叶片卵形,茎圆柱形,要夏秋采摘,把全草拔出;保留茎叶,去掉根部和花朵、种子。马齿苋的茎叶,为什么能够止吐?不知道,也不需要自圆其说,更不需要所谓的科学大道理。不过,妇女准备怀孕,就必须提前寻找这种草丛中的野菜,把它晒干了留着。吃的时候,用凉水泡半天再捞出来,然后剁成馅。妊娠呕吐止住之后,应当每天坚持吃一点儿,直至生产之后,才能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汤液粗粮,母子安康
妇女怀孕之后,一定要喝肉汤、喝果汁、吃粗粮、吃素菜,但是要避免摄入高脂肪、高淀粉的食物。如此一来,胎儿不会很胖,就免去了产妇剖腹产、侧切会阴之苦;同时产妇的奶水就会充足。但是更重要的是,婴儿会很健康。否则,产妇没有奶水,或者奶水不足,将会造成婴儿发生许多疾病。而婴儿发生疾病之后,使用任何药物都会给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产妇没有奶水,或者奶水不足,一定要喝鱼汤,并且让丈夫吸吮产妇的乳头。不要吃什么下奶药,因为任何药物都会造成奶水有毒。
不过,熬鱼汤下奶很有讲究。妻子生完孩子,我买了许多大鲫鱼熬汤,但是妻子的奶水很少。于是,我打电话问父亲怎么办?父亲说:“十两鱼养生,二两鱼养奶。”我不明白什么叫二两鱼?父亲说:“什么叫二两鱼?就是每条只有二两重的小鲫鱼。”我更不明白为什么要用小鱼下奶?父亲说:“你不懂的事多啦!”于是,我改用六条二两鱼熬汤,果然妻子的奶水很多。我告诉了妇产科,她们也让产妇使用二两鱼下奶,果然这些产妇发奶水很多。你说怪不怪?
有人说,能否给孩子喝牛奶?我说可以。不过必须是纯牛奶,也就是说动物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而不能喝动物蛋白质含量在12%~18%,葡萄糖含量在80%以上的杀人奶粉。更不能喝加入大量防腐剂的,能够保鲜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有害的牛奶。
有人问能否让小孩子喝植物豆奶,例如:黄豆制剂。我说不行。因为植物蛋白质,不同于动物蛋白质。而且植物豆奶中加入了大量的化学维生素,这是有害的。要喝就喝鲜豆浆。
有人问能否让小孩子喝各种化学果汁。我说不行,要家长亲自使用压榨机器去把水果压榨成汁。总之,如果小孩子不喝牛蹄筋汤和果汁,那么小孩子是多病的,而且总是得大病。
孕妇、产妇要喝牛蹄筋汤。产妇最常见的毛病就是腰腿疼,甚至畏风头疼,这种毛病可能伴随一生。有些医生说这是月子病,有些医生说这是风湿病;然而无论怎样治疗,好像都不管用。那么到底是什么病呢?告诉你,这是缺乏硬蛋白!怎么治呢?去喝牛蹄筋汤,或者骨胶原汤。管用吗?你喝上几个月就会根治。什么道理?俗话说:“儿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那么,娘身上要掉下来什么肉呢?
我们常常发现,妇女生完孩子之后,粗大的下颌骨变小了、粗大的手指骨变细了、粗大的脚趾变细了,这就是胎儿摄取了母亲骨骼的硬蛋白,而制造了自己的骨骼。因此娘身上掉下来了大量的硬蛋白。也正是因为如此,孕妇和产妇必须补充硬蛋白。遗憾的是,许多医生说这是缺钙。然而大量补充钙剂是危险的,这是许多妇女发生动脉硬化和脆骨病的原因。
孕妇不要吃海产品。有人说,孕妇吃了兔子肉,生下孩子是三瓣嘴。这可能是无稽之谈。但是渔民说,孕妇吃了螃蟹,生下孩子是八条腿;吃了虾米,生下孩子是罗锅。这似乎有点儿道理,因为螃蟹、虾米是肮脏的食物。可笑的是,现在有人号召孕妇多吃生猛海鲜,据说是为了补充营养和钙质。要知道海产品都是肮脏地,难道孕妇不怕生下中毒的小孩子吗?
产妇不要躺着喂奶。产妇要坐着喂奶,这样才能避免婴儿吃奶以后的吐奶现象。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人类不能像狗一样趴着吃东西,而必须让食物顺着消化道向下滑行。因此即便婴儿吃奶以后,奶水顺着消化道向下滑行,我们依然要轻拍他的后背,让他打出几个气嗝才能让他躺平。如果产妇躺着喂奶,那么婴儿吃奶以后就会吐奶。
产妇身上不要搽香水。婴儿在一个月之内看不见东西,但是对于气味非常敏感。而强烈的气味会造成婴儿过敏性反应。要知道,极臭的粪堆会把人熏晕过去。同样的道理,香水的气味也会抑制婴儿的呼吸。孕妇和产妇需要清肠吗?是的,每个月必须清肠一次。
不要探视产妇母子。因为产妇母子很虚弱,容易被人传染疾病。过去,产妇门前挂一个小红布条,谢绝探视,这叫避踩奶。现在谁知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2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4)小儿衣服,一定洗旧
给小孩子买的新衣服,尤其是贴身穿的衣服,一定用清水反复洗过再穿。这是因为许多衣服的制造流程是有害的。过去的工艺是用淀粉漂洗,这样就会使衣服坚硬笔挺。现在的工艺更是五花八门,使用的化学试剂令人瞠目结舌。
例如,校服是学校规定的统一样式的学生服装,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必需品。但是有些企业在生产校服的过程中,不仅大量采用劣质布料,而且直接使用油漆等化工原料,对于校服进行加工处理,连生产者自己也坦言:“闻起来气味那么大的衣服,甲醛含量肯定严重超标。”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指出,甲醛接触到人体分泌的汗液等还原剂后,有可能合成致癌的胺类化合物。
据了解,目前生产校服的除了一些不正规的小型服装厂外,很多是家庭作坊式小厂;正规服装厂基本不生产样服,因为要保持低价位。专门负责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的质检中心的人说,服装产品尤其是校服,只要能闻到异味,其产品质量就可能不合格,可能存在甲醛超标等严重质量问题,长期穿这样的校服,会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外衣如此,内衣也不保险,还是小心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杭州体育场
百井人家
临平万达
城站公交站
湖翠里航拍
金钥匙航拍
玖樟台
玉湖公园
临平新城
丰收湖天街
海潮望月城
黄山风景
丹枫四季
临平城区
闻堰综合体
桂冠东方验房
缤纷城
临平老宅
京东Mall
江荣府
“金手指”
产业孵化基地
空中花园
河滨之城
临平未来农场
江河汇
未科航拍
临平公园
招商花园城
金沙湖晚霞
桂冠东方
花园城
火车西站
喜悦和
艺创综合体
味美浙江活动
钱江新城二期
馥香园鸟瞰
西投吉鸿项目
许村新城
光环购物中心
临平文化中心
国风杭州地铁
共享“花”车
南京北部新城
永旺商业项目
钱塘安置项目
西湖步行街
未科航拍
朗云
古玉兰开花
钱塘新项目
锦尚和品府
钱塘高铁站
未科中轴线
临平新城
钱江世纪城
万科大溪谷西
和平广场概念
良渚城建
临平二环
大马弄
南苑街道
临平
杭州大厦
奥体
杭州天际线

小黑屋|手机版|电脑版| ( B2-20080242 )

GMT+8, 2025-1-2 00:33 , Processed in 0.062288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Licensed

© 2001-2023 Discuz! Team.